
我说:“您可能有肝炎。”药房店长怒斥:“你会看化验单吗?”
这是7年前(2014年)的事情了,我们当地一个药房的店长到我们医院综合门诊部体检,我仔细看了她的一系列检查结果后,告诉她:“您可能有肝炎。”她显然有点慌乱地说:“我怎么会有肝炎呢?我不厌油,尿也不黄,人也很舒服,怎么会有肝炎呢?”我耐心解释道:“您比较胖,彩超提示脂肪肝,您的乙肝和丙肝检查都是阴性的,您不喝酒,最近也没有用过中西药和保健品,这种情况下女性的谷丙转氨酶一般不超过19,您是38,这种情况要考虑是脂肪性肝炎。”这个药房店长其实和我比较熟悉,听了我的解释后半信半疑地走了。
第二天她又来了,当时我正在给别的患者看病。她怒斥我:“你会看化验单吗?我把肝功能化验单拿给三甲医院的肝病和消化科专家看了,他们说我的肝功能化验数值都在参考范围以内,没有肝炎!!”我斜视了她一眼,不做任何解释,继续看病,和患者认真交流。药房店长见我不搭理她,骂骂咧咧地走了,当然以后她再也没有找我看过病,在她心里我就是一个连肝功能化验单也不会看的庸医吧!
脂肪性肝炎其实是威胁国人健康的一大隐形杀手,如果不经过规范治疗,很少单纯通过减肥就能逆转,并可通过肝脏纤维化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脂肪性肝炎长期存在,不能获得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还会大大增加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老年痴呆等的发病风险。一晃七年过去了,药房店长的肝脏纤维化估计是持续进展的,这点应该可以确定!血糖是否升高?血管粥样硬化是否进展?……唉,无奈!怪谁?谁之错?所谓的“砖家”是“功不可没”的!!!
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是反映肝细胞炎症最常用、较灵敏的化验指标,它的参考范围 0~~40 U/L究竟是如何确定的呢?20世纪5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道一些供血员与输血后肝炎有关,对供血员进行谷丙转氨酶筛查可以降低输血后肝炎的发生率。基于此,1955年建立了可以用于临床的谷丙转氨酶检测法,并且逐步开展对供血员的ALT筛查。结果显示,ALT >40 U/L的供血员导致输血后肝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因此将谷丙转氨酶的参考值定为<40 U/L,也有定为40~~50 U/L。1955年还不知道乙肝病毒为何物(乙肝病毒是1963年发现的),更不知道丙肝病毒是何方神圣,对于脂肪性肝炎就更是懵懂,所以这些ALT <40 U/L的供血员当中可能有慢性乙肝患者,可能有脂肪性肝炎患者,可能有慢性丙肝患者。所谓谷丙转氨酶参考值0~~40 U/L是不正确的,是高估了的。
2002年一篇学术文章指出,对大数量献血员的多年观察,除去各种干扰因素比如超重、药物、酒精和病毒感染等,建议将谷丙转氨酶的参考范围调整为男性 0~~30 U/L,女性 0~~19 U/L。
2006年4月,美国以Keeffe教授为首的8名资深肝病专家,明确建议将谷丙转氨酶的参考范围调整为男性 0~~30 U/L,女性 0~~19 U/L。以后国外专家反复推荐了这一观点,甚至降得更低。但是目前中国的指南和亚太的指南,以及最新的欧洲乙肝指南仍然是建议把0~~40 U/L作为谷丙转氨酶的传统参考范围。
2018年2月美国更新了乙肝指南,建议把谷丙转氨酶参考值调整为男性<35 U/L,女性<25 U/L。
在最近举行的第四次全国肝病相关感染学术会议上,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做了关于“慢性乙型肝炎启动治疗的ALT阈值探讨”的报告,明确指出“按照现行乙肝指南的治疗标准,有相当部分需要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没有接受治疗,导致发生肝硬化、肝癌或者死亡等。谷丙转氨酶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确定谷丙转氨酶应该考虑多种因素,所谓的参考范围<40 U/L可能是不正确的,值得进一步研究。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谷丙转氨酶高低和肝脏炎症、纤维化、肝硬化、肝癌和肝病相关死亡密切相关。建议将慢性乙肝启动治疗的谷丙转氨酶阈值调整为男性>30 U/L,女性 >19 U/L,可以明显减少乙肝相关肝硬化、肝癌和肝病相关死亡,有助于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到2030年乙肝死亡率下降65% (≤4/10万)的目标。”
这篇科普文章希望那位药房店长可以看到,也希望更多的医生能够看到,我不是庸医!!
本文是王春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