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肾,首先分清肾阳虚还是肾阴虚
肾虚是中医概念,是中国特有的一个定义。可以说,从古到今,我们中国人对于补肾的需求从未停止过。尤其是现代,关于肾虚的广告更是大街小巷地飞。不管你没有特意关注过,但肯定听过这样一段广告词:
肾虚,有时是在过度劳累之后……
好像,身体被掏空……
想把肾透支的肾补起来?
XX肾宝片……他好我也好!
不过,就是没有具体的那则广告能够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你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或许你知道肾阴虚了,要吃桂附地黄丸;肾阳虚了,要吃肾气丸,但是老老实实按照这个原则却「越补越虚」,感觉身体被掏空。在迷茫之时,也不知道该抱怨谁!所以,作为一名中医院的从业医师,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说,肾虚也分为阴阳。因此,补肾也要分清阴阳再下手,避免不合适的补益!

阳虚以怕冷为主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物质生活的宽裕,家里的顶梁柱在外拼身体努力挣钱,回家耗竭肾气繁衍生息。因此,临床上肾虚多以阳虚为主。其直接病因为肾阳不足,临床表现为:面色白或黝黑、腰膝酸痛、筋骨痿软、神疲乏力、精神不振、身体沉重、手足冰冷、畏寒怕风、易受凉腹泻、身体水肿、不孕、遗尿等。
同时,尿频也是肾阳虚的一大症状。肾阳虚的人,往往在喝完一杯水后,隔几分钟就想上趟厕所,晚上也经常起夜。有的人在蹦跳、咳嗽或大笑时往往还会遗尿,这都是肾阳虚的表现。
从上面来看,肾阳虚的表现主要是以“冷”为主,怕冷是肾阳虚最为主要的特征。但说到这里,女性朋友不愿意了。她们认为,女人怕冷很正常啊。但是肾阳虚的人怕冷则更甚一些,尤其是手脚常处于冰凉的状态中,就算用热水泡脚,或者暖水袋焐,依然怕冷,畏寒怕风,稍一寒冷,就不愿出门,风一吹就觉得头身冷得彻骨,总之身体很难热乎起来。并且不敢也不愿意吃冷喝凉,稍不注意,就可能引起腹泻。
所以,总的来看,肾阳虚的人一般看起来比较懒,比较胖,会给人一副懒洋洋、没有精气神的病态。
如果你有以上一些方面的症状,就有可能存在肾阳虚的风险,不妨去看看中医。肾阳虚可以通过药物调理,一般用偏热性的药物,如附子、肉桂、鹿茸等,都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鹿茸、紫河车、淫羊藿(仙灵脾)是 “肾阳三宝”;中成药如金匮肾气丸,是专门治疗肾阳虚的名方。肾阳虚的女性朋友,要在医生的嘱咐下合理运用温阳的中药或中成药。可配合食疗药膳,吃黑米、芡实、何首乌(制)、冬虫夏草、杜仲、菟丝子、海虾、栗子等,这些都能温补肾阳,再配合些养血的大枣、桂圆,效果更好。

阴虚以怕热为主
肾阴虚主要病因是现今许多人生活方式的不健康,比如杏sheng活频繁、用脑过度、劳累过度等,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会损耗肾阴,导致肾阴不足。临床症状多为腰膝酸软、两腿无力、心烦易怒、眩晕耳鸣、形体消瘦、失眠多梦、颧红潮热、盗汗、咽干、经少、经闭、崩漏、不孕、尿短黄赤等症。
从上面的临床症状可以看出:肾阴虚主要以 “热” 为主,表现为阴虚内热。主要症状是潮热盗汗,手足心热。潮热就像潮水一样,一阵一阵的发热;盗汗则是躺卧下且睡着了以后出汗,汗湿枕头、被褥等,体内的津液就像被小偷偷走一样,有些人甚至不等睡着,一躺下去就开始出现盗汗的情况,这就提示肾阴虚了。手足心热也是阴虚的一大特征,其实在出现这一特征的同时,一般会表现出心烦意乱等症。
在疾病方面,经少、经闭、不孕等症,常可辨证为肾阴虚,需要认真对待,及时调理。对于肾阴虚,临床上也经常会用地黄类的药物滋补,比如六味地黄丸,就是专门补肾阴的滋补药。肾阴虚的女性适合吃黑木耳、黑芝麻、山药、老鸭、枸杞子、女贞子、干贝等食疗药膳,这些都擅长调养肾阴,若再与玉竹、麦冬、银耳等滋阴佳品一起食用,见效会更快。

辩证补肾虚,效果会更好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腰膝酸软是肾虚的主要表现,不管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都有可能会出现腰膝酸软的症状,这一点可以帮助你判断是否肾虚,进而再根据阴虚阳虚的表现,判断到底属于哪种。
本文是白洋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