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金森
帕金森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疾病的发展,病情会逐渐恶化。临床上常常采用Hoehn-Yahr分级法,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Ⅰ-Ⅴ级。
帕金森病不同分级的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都存在差异。
Ⅰ级:为帕金森病最早阶段,患者病情较轻,通常表现为单侧肢体出现症状,或躯干出现伴随症状。基本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Ⅱ级:患者双侧肢体或单侧肢体与躯干有症状,较帕金森Ⅰ期症状明显,可能有语音异常,口齿不清、动作缓慢等。但此时没有平衡功能障碍,基本可维持日常生活。
Ⅰ级Ⅱ级时,如病情还未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应鼓励患者坚持生活、工作,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医学体疗,此时可暂缓给予症状性治疗用药。如果疾病已经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需给予症状性治疗。
如果患者年龄<65岁,且没有智能减退,首选非麦角类DR激动剂、MAO-B抑制剂,金刚烷胺。如果这些药物使用效果不佳,可考虑使用复方左旋多巴治疗。
如患者≥65岁,或伴有智能减退,首选复方左旋多巴治疗。也可加用DR激动剂、MAO-B抑制剂或COMT抑制剂。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男性患者慎用苯海索。苯海索为抗胆碱能药物,副作用较大,有口干、视物模糊、便秘、排尿困难等副作用,闭角型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
Ⅲ级:为帕金森病中期,患者出现明显平衡障碍、动作迟缓,易跌倒。
若在疾病早期首选DR激动剂、金刚烷胺或抗胆碱能药物治疗的患者,疾病发展至中期时,症状改善不明显,此时应添加复方左旋多巴治疗。如疾病早期即使用复方左旋多巴治疗,病情进展后可适当增加左旋多巴的剂量,或加用DR激动剂等。如患者已经产生运动并发症或者非运动症状,其治疗方式同帕金森病晚期。
Ⅳ级:患者失去大部分自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需辅助完成,仅仅能够独立站立,行走易摔倒。
Ⅴ级:为帕金森病后期,患者卧床、完全不能自理,甚至伴有幻觉等精神类症状。
晚期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较复杂,除了疾病本身因素所致外,药物副作用也可引起部分症状。
晚期患者需改善运动症状及改善伴发的运动并发症、非运动症状。此时可调整药物剂量、治疗方案,或采取手术治疗。运动并发症的治疗中主要采取DBS手术。
本文是李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