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儿童结膜炎
暑假期间许多家长会带小朋友去游乐场、游泳池娱乐,有些儿童过后会出现眼睛发红、异物感和眼部分泌物增多等情况,这就是大家常讲的“红眼病”,学名叫“结膜炎”。结膜炎是指因为细菌、病毒、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以及物理和化学刺激、过敏反应等导致结膜出现炎症的一类疾病。
根据其不同性质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一类是由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结膜炎症。另一类以局部或全身的变态反应引起的免疫反应。本文重点以感染性结膜炎为主,进行讲述。
临床表现:以结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为主,炎症可为单眼或双眼同时(先后)发病。结膜炎症状有异物感、烧灼感、痒、畏光、流泪。如有眼痛或虹膜和睫状体疼痛表明炎症波及角膜。血管扩张时渗出液进入到疏松的球结膜下组织,导致结膜水肿。
预防:感染性结膜炎具有传染性,应注意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提倡勤洗手、避免脏手揉眼。如果患儿一只眼患结膜炎,应避免健眼继发感染,毛巾、手帕等物品要与他人分开使用,玩具等物品应经常擦拭消毒。若周围环境颗粒、灰尘较重,可佩戴防护眼镜,避免引起结膜炎。在平时需要适当的体育锻炼,合理搭配饮食。对于确诊的结膜炎患者,应避免接触,保持一定的距离。感染性结膜炎儿童不允许上学、进入幼儿园、泳池等公共场所,以免造成群体感染。
治疗:结膜炎是针对病因治疗,控制炎症,恢复或维持正常的视功能。治疗时以局部抗炎眼药为主,必要时全身用药。一般治疗重点在于去除病因和所有导致结膜炎加重的原因,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以及人工泪液稀释泪液、缓解眼干、眼涩的症状。急性期忌包扎患眼。因结膜炎症时分泌物较多,如把患眼遮盖,分泌物不易排出,而积存于结膜囊内,遮盖后结膜囊温度升高,有利于细菌的繁殖,使结膜炎加剧。
大多数结膜炎患儿愈后不会遗留并发症,少数可因并发角膜炎进而损害视力。急性结膜炎若治疗不及时可转变为慢性结膜炎,严重或慢性的结膜炎症导致结膜瘢痕或继发干眼。故一旦患有结膜炎,请务必尽快积极就医治疗,减少用眼,注意休息和卫生,争取早日康复。
本文是俞佳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