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大龄)弱视治疗真的太晚了吗?
“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误论断。”—马克.吐温
这句话在弱视的治疗领域也是适用的。其实,一直以来关于弱视治疗关键期这个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或者说,医学科学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突破了过去的治疗理念。
弱视的治疗其实也可以不受年龄限制。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证实,任何年龄段的弱视患儿都能接受治疗。研究发现,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人类会遇到不断变化的环境刺激并采取行动,这些刺激需要他们学习和适应。人的神经可塑性使得人类能够通过重新配置大脑结构和功能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从而完成新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2007年,纽约科学院举办的主题为“感官系统可塑性:重新审视关键期”的学术会议上,来自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提出了确凿的证据,证明大脑神经可塑性贯穿人的一生,训练可以改变大脑。也就是说,大龄弱视孩子的大脑和视觉神经仍然具有可塑性。换句话就是,弱视的孩子即使错过了弱视治疗“关键期”,仍然有被治愈的希望。
而神经可塑性的行为表现是知觉学习,如视功能训练,在过去20年的研究中,在世界各地,有无数不同年龄段的弱视患儿在接受视功能训练后,被成功治愈。
经过视功能训练后的视网膜成像,双眼与大脑之间建立新的神经连接和反馈。
国内的相关研究团队也曾做过类似的研究,下面是当时的研究数据及成果详情:
◆◆实例分享◆◆
研究人员选取了572例弱视患者,其中4~8岁456例、8~13岁79例,13~18岁22例,18岁以上6例(数据不多,本文暂不考虑),对他们使用增视能视知觉学习治疗。所有患者都采用的是个性化训练方案,即根据患者的年龄、视力和屈光检查结果、视觉感知觉检查系统检查结果和其他情况(包括斜视、眼球震颤等)制定。训练结果显示:
由此可见,虽然说大龄患儿弱视治愈率相对于低年龄弱视患儿,治愈率会低很多,但是却还是证明了即使大龄弱视患儿也有临床治愈希望,并且治愈率也不低。研究同时还发现,弱视程度越轻,治愈率越高:
(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0年第18卷第1期的《视知觉学习治疗弱视的疗效分析》一文,作者林泉、阎丽、王澄澄)
由此可见,所谓的弱视治疗“关键期”的说法不是绝对的,关键原因还是存在于治疗方式上。
为什么会有弱视治疗“关键期”说法?
我们知道弱视的治愈,不仅仅是视力的提升,还有双眼视功能的提升。而双眼视功能的修复或改善是弱视治愈的标准,也是弱视治愈后,视力不会回退的关键。我们传统的治疗弱视的方法是遮盖治疗。遮盖治疗时,双眼没有任何机会同时工作,也没有任何机会改善或修复缺损的双眼视和立体视。相关研究发现,弱视患儿普遍存在双眼视功能缺损的情况。处于视觉发育关键期的低龄弱视患儿,可塑性高,弱视程度一般较轻,双眼视功能缺损程度可能也较轻,发现及时比较容易治疗。但年龄越大的患儿(弱视严重),可能情况越糟糕,自然靠单纯遮盖治疗是无法治愈的。这也是为什么有弱视治疗“关键期”说法的关键原因。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证明大脑神经的可塑性贯穿人的一生,通过视功能训练可以重新塑造双眼与大脑之间的神经连接与反馈,从而让弱视眼的双眼视功能得到修复或改善。因此,成人(大龄)弱视治疗不要轻易放弃,积极治疗仍然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甚至可以治愈。
总结一下,虽然采用视感知学习训练,是不存在弱视治疗“关键期”的说法,即使大龄弱视患儿治愈率也很高,但是孩子的视觉发育确实是有关键期的。2岁以前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视觉系统遭受异常环境刺激最容易产生永久损害的时期,学龄前是弱视治疗可塑阶段,且治愈率最高。因此建议家长,一定要定期带孩子做视力筛查,早发现早采用针对性的视功能训练(视感知学习)。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