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验】大腿外侧疼痛,麻木,感觉异常?警惕股外侧皮神经炎!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也称为感觉异常性股痛、Bernhardt-Roth 综合征,国内学者多称之为股外侧皮神经炎(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uritis)。其是临床最常见的皮神经炎,指股外侧皮神经在其行走过程中穿过髂腹股沟部位受到周围组织病变的卡压而引起的大腿前外侧皮肤感觉异常及疼痛等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其症状和体征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及局部软组织损伤等疾病相混淆,值得临床关注。

股外侧皮神经的走形,图中LFCN
股外侧皮神经(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LFCN)是纯感觉神经,发自腰丛,由 L2、L3 神经根后支组成。自腰大肌外缘伸出后,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的 3 cm 处进入皮下组织,分布于股外侧皮肤。

股外侧皮神经大部分位于髂前上棘内下方2cm内体表定位
病因之一:肥胖!
门诊这类患者中“啤酒肚”不少见,腹部多余的脂肪会对股外侧皮神经形成物理压迫,导致症状出现。 或者一部分孕妇也会由于体型的改变导致卡压
病因之二:不良生活习惯
长时间负重、久坐,安全带挤压、穿紧身牛仔裤、寒冷潮湿等容易诱发此病。

腰带过紧有可能是诱因之一
其他病因
全身性疾病、外伤或感染:如大腿受伤、糖尿病合并肥胖、糖尿病单神经病变、高龄、铅中毒、酗酒、麻风、甲状腺功能减退、腹股沟疝、带状疱疹后遗症、免疫力下降等可诱发本病,但也有很多时候是特发性的。
医源性损伤:后路脊柱手术、取髂骨移植、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盆截骨术过程中,损伤股外侧皮神经。
麻木,感觉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

常见疼痛区域
该病多见于20~50岁较肥胖的男性。多为一侧受累,表现为股前外侧下2/3区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行感、刺痛、烧灼感、发凉及沉重感等,以麻木最多见。体力劳动、站立过久时可加剧,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查体可有程度不等的浅感觉减退或缺失,主要是痛觉与温度觉减退而压觉存在。少数患者可有色素减退或沉着。有些患者皮肤可呈轻度菲薄,稍干燥,毳毛减少。部分患者腹股沟外侧压痛,无肌无力和肌萎缩等运动神经受累症状。本病通常为单侧性,少数双侧发病。慢性病程,时轻时重,常数月至多年不愈。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治疗最为安全有效!

小针刀松解路径与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路径大致相同
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治疗首先在于探明原发病并积极治疗原发病,解除对该神经的刺激,如治疗糖尿病、动脉硬化、中毒等,肥胖者减肥,嗜酒者戒酒。
此外可对症治疗给予维生素B1、B2、B12或皮质激素以营养神经,消除炎症。
疼痛剧烈的也可给予镇痛剂或局部封闭。股外侧皮神经注射疗法:于髂前上棘下约10cm之缝匠肌处,用12号针头垂直刺入约3~4cm后,徐徐注入维生素B1或与维生素B12混合液,每周1次,5~10次为一疗程。

体表定位处也是局部热敷的部位
当然理疗、针灸、推拿和按摩、梅花针等疗效也是很好的。对病情严重难以缓解病因不明者可施行手术切断神经或实行神经松解术。
门诊治愈大量被该病困扰很多年的患者!很多病人四处求医问药,始终未能治愈,甚至连诊断都没有诊断清楚过!



本文是刘亚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