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司匹林消化道出血要怎么预防?
阿司匹林是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重要基石之一[1]。其在临床应用已经超过100年,是临床使用时间最长的药物之一,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阿司匹林的副作用给患者也带来的巨大困扰,其中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消化道出血,其中胃出血发生的概率是最高的。

阿司匹林为什么会导致胃出血呢?
阿司匹林之所以会导致胃出血,主要有以下原因:1.阿司匹林会抑制保护胃黏膜的机制,导致胃黏膜保护作用消失,非常容易出血;2.阿司匹林在胃内溶解后,因为本身非常酸,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容易引发出血;3.阿司匹林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在某些情况下,不容易止血,从而导致胃部出血。

那么如何预防阿司匹林导致的胃出血呢?
首先,在决定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前,要查查胃部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有的话要根治,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大大增加阿司匹林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风险[2]。
其次,要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非肠溶片(如普通阿司匹林或者泡腾片)在胃内即溶解,其酸性对胃黏膜有很大的刺激作用非常大。目前供临床使用的阿司匹林已基本制成了肠溶片,使其在胃内不溶解,到达肠道溶解吸收,已经大大降低了阿司匹林引起消化道出血的不良反应。
同时,肠溶片注意要记得空腹服用。因为吃饭后食物会稀释胃酸,会使胃内pH值升高,就会促使阿司匹林肠溶片提前在胃内溶解,反而会引起胃黏膜损害。
此外,可以服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抑制胃酸的药物可以显著减少胃酸的分泌,减少胃酸对于胃黏膜的刺激作用,可以预防消化道出血。
最后,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过程中,要注意大便颜色和有无头晕等贫血表现,如果有的话,及时就医,调整药物。
总结来说,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中非常作用。为了减少胃出血的发生,服用前可以先查一下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有的话就及时治疗;服用阿司匹林的时候,尽量选择肠溶片,必要时需要与抑酸药物同时服用,减少出血的发生;一旦发现出血的迹象,立即就医,调整药物。
参考文献
1. 《阿司匹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6)
2.《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本文是李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