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辉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过敏负相关?

发表者:甘辉 人已读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过敏负相关?

幽门螺杆菌病可引起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疾病, 是目前所知唯一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微生物。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很高。在北欧、北美,大约1/3的成人感染幽门螺杆菌。而在欧洲东部和南部、南美、亚洲,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超过50%。

幽门螺杆菌与过敏性疾病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较多的争议,到底是促进过敏性疾病的发生,还是保护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存在不明确性。

最近,韩国学者利用国家保险数据库进行了一项基于人群的横断面研究。该研究纳入2018年一年间进行了幽门螺杆菌检测的人群,共395392人。然后作者利用药物处方记录来识别阳性人群,也就是使用了三联或四联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的人群视为阳性,未用药者视为阴性。统计显示幽门螺杆菌阳性有128599人,阴性266893人。作者计算了各类疾病,包括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特应性皮炎)、皮肤病(斑秃、接触性皮炎、银屑病、红斑痤疮、脂溢性皮炎、荨麻疹及白癜风)、自身免疫性疾病(强制性脊柱炎、Behcet病、克罗恩病、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I型糖尿病以及溃疡型结肠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过敏性疾病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另外,接触性皮炎、红斑痤疮、脂溢性皮炎、荨麻疹以及白癜风也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呈负相关。

这其中的内在原因并不十分明确,作者认为可能是由于“卫生假说”,也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增强了树突状细胞介导的调节性T细胞作用,抑制了2型炎症反应。

当然,作者也阐述了这项研究的不足之处。首先,仅利用幽门螺杆菌的诊断编码来确定研究对象可能遗漏了病例。其次,基于保险数据的研究限制了混淆因素的校正,因为有些数据比如家族史、吸烟饮酒史以及其他环境、遗传因素并未包含在保险数据之中。再次,过敏性疾病和/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一些药物的使用,特别是激素,或者应激本身可能导致了更多的消化道症状,这可能导致了幽门螺杆菌检查的选择偏倚。最后,本横断面的研究所展示的幽门螺杆菌与各种疾病之间的负相关性,并不是因果关系。还需要未来更多的研究来证实作者的发现。

各类过敏性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按原文重新排版)

1631187353490669.jpg

参考文献

1. Leonardo H. Eusebi, Rocco M. Zagari, etc. Epidemiolog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Helicobacter, 2014 Sep;19 Suppl 1:1-5.

2. Antonietta Gerarda Gravina, etc.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extragastric diseases: A review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8 Aug 7;24(29):3204-3221.

3. Cho SI, Lee H, etc. Inverse association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atopic, skin, and autoimmune diseases: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South Korea. Allergy. 2021 Sep 6.

本文是甘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