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3:晚期肝癌破裂出血合并门静脉癌栓——从躺着到站起来
一、引言——小伙子躺着进病房
2020年12月份,我接诊一位30多岁年轻小伙子。
2个月前因腹胀伴乏力在外院就诊,全腹部增强CT提示:肝脏增大伴多发占位,考虑巨块结节性肝癌伴肝门部淋巴结转移;门静脉主干及右支充盈缺损,考虑门静脉癌栓;脾大;腹盆腔大量积液;两侧胸腔少量积液。甲胎蛋白AFP升高,为332ng/ml。属于肝癌晚期,住院予对症处理,症状未见好转。
患者就诊于另一家医院,上腹部增强CT结论同前,肝脏增强磁共振提示:肝内巨大肿块,原发性肝癌考虑,并肝右静脉受侵、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癌栓,局部腹膜受侵。肝门、肝胃间隙及腹膜后增大淋巴结显示。肝硬化、脾大,腹水。血红蛋白58.0g/L(重度贫血)。行腹腔穿刺引流术,每日引流暗红色腹水200ml;行PD-1免疫治疗一次。患者乏力明显,全身营养状况极差,大量腹腔积液。
经人介绍,患者救护车送至我院。此时病人骨瘦如柴,腹胀如鼓,卧床不起,平板车推入我科。
二、立即为介入治疗扫清障碍
1、病情诊断
(1)肝细胞癌BCLC-D期,属于终末期(临终关怀阶段,最差的期别,预期生存期1-2个月)。
(2)门静脉癌栓III型(侵犯门静脉主干,差的分型),肿瘤破裂,重度贫血。
(3)乙肝后肝硬化,腹腔积液。
2、及时处理,为后续抗癌治疗创造机会
此时患者体质和肝功能不能耐受抗癌治疗,而抗癌治疗又是治疗根本,因此需要争分夺秒为抗癌治疗创造机会。
首先,针对腹胀如鼓问题,原来外院穿刺的右侧腹腔管引流不畅,失去了引流作用,同时穿刺点处皮肤出现溃烂。我们运用床边超声引导,选择左侧腹水最深处穿刺点,重新放置引流管,并拔除原来的右侧引流管,皮肤消毒包扎。
其次,我们进行营养支持、补充人血白蛋白、输血等内科治疗。
经过上述处理后,患者腹水越来越少,营养状态逐步改善,为介入治疗提供了机会。
三、肝动脉插管栓塞(TAE)治疗
由于患者的肿瘤一是大、二是多,一次全部栓塞容易造成肝功能衰竭,因此分2次栓塞控制肿瘤。
肝动脉插管栓塞治疗图
四、碘125粒子放射治疗
(1)自制门静脉粒子条治疗门静脉癌栓
患者增强CT和增强磁共振均显示存在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癌栓。由于癌栓是肝癌高危因素,严重限制病人生命的延长,还容易造成消化道出血、门脉高压、肝内癌细胞扩散、肝功能损害等诸多问题。于是2021.02.26予门静脉粒子条置入去杀灭门静脉内的癌细胞。
碘125粒子条置入治疗图
(2)肝内碘125粒子穿刺植入治疗肿瘤
因为肝内及肝脏包膜、腹膜部位仍然存在血供不丰富的肿瘤活动病灶,肝动脉插管栓塞治疗(TAE)已经鞭长莫及。此次我们直接用穿刺针穿刺到这些肿瘤部位,植入碘125放射性粒子,让这些粒子去杀灭癌细胞。
五、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联合治疗——全身治疗压制癌细胞
一是通过前期的肝动脉插管栓塞治疗(TAE)和碘125粒子植入治疗,病人的肝内癌细胞被杀灭了大半;二是通过门静脉粒子条置入治疗,门静脉癌栓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复查增强磁共振,门脉癌栓范围较前缩小。
此时病人体质好转,可起床活动。肝功能明显好转,原来由于转氨酶明显升高不适合靶向药物治疗,经过系列抗癌治疗后,转氨酶明显下降。但是癌症为全身性疾病,局部治疗只能控制肝内和门静脉,其他部分癌细胞则鞭长莫及,需要全身药物抗癌。于是选择靶向药物“仑伐替尼"和免疫药物PD-1联合治疗。
在全身治疗同时,针对肝内情况又进行了两次肝动脉栓塞治疗。患者甲胎蛋白AFP持续下降,目前指标正常。截止2021年8月生存时间已达9个月,与入院时判若两人,下床活动,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甲胎蛋白变化趋势图
六、总结与思考
本例患者肝功能较差,处于肝癌终末期,病情危重,按照常规指南,推荐姑息性保守治疗。按常规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法,预估患者生存期不足1月。如何最大限度抑制肿瘤生长,同时保护剩余肝脏正常功能是治疗的巨大难点。
本患者经过肝动脉栓塞、门静脉粒子条植入、肝内局部病灶的粒子植入、靶向药联合免疫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肝动脉栓塞是治疗晚期肿瘤有效方法之一,通过阻断瘤体供血动脉,使瘤体缺血、坏死或缩小,缓解局部及全身症状,让肿瘤趋于稳定,采用分次栓塞的方法最大程度避免出现栓塞后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同时口服仑伐替尼联合控制肿瘤生长。
(2)门静脉癌栓作为肝癌的高危因素,据相关研究报道,不可切除肝癌伴门静脉患者的生存时间为2-4个月,而不伴有门静脉癌栓患者生存时间为10-21个月,针对门静脉癌栓要做到尽早、全覆盖的治疗,碘125粒子条可覆盖全段癌栓。
(3)患者局部肿瘤突出肝脏包膜、腹膜受侵,多次栓塞后瘤体大部分灭活,而该区域肿瘤仍具有活性。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是在CT、超声等影像引导下,将发出低能量γ射线的碘125粒子直接植入肿瘤组织内,对肿瘤组织进行持续性杀伤的内照射治疗。外放射治疗由于辐射面积较大、放射性射线剂量大和贯穿人体,对人体正常组织结构损伤很大。该患者体质差,属于肿瘤终末期,与外照射治疗相比,在CT和超声引导下植入碘125粒子是相对安全、有效、可控的治疗方式:内照射射线剂量小,作用时间更长,治疗定位更准确,对肿瘤局部作用剂量高,辐射半径小,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极小,是一种非常好的局部治疗措施。
(4)局部介入治疗后,肿瘤细胞被杀伤后释放抗原,从而激活机体免疫系统,让免疫治疗有的放矢。
(5)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可实现双重阻断促进血管正常化,增强抗肿瘤免疫应。仑伐替尼重塑免疫微环境,与抗PD-1抗体强强联合。仑伐替尼具有免疫调节活性,联合抗PD1抗体对免疫细胞群的影响叠加;使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减少,早期活化的CD8+T细胞增多,靶面联合治疗协同增效,起到1+1>2的疗效。
总结:肝动脉栓塞对于肝癌局部病灶能够迅速起效、疗效确切,尤其适用于处理高危病灶,门静脉粒子条对门静脉癌栓疗效切确。以"靶向联合免疫"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新时代下,多种介入方式的联合,结合靶向、免疫的治疗方案疗效突显,如何有效的将多者联合,使更多患者获益,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吴孝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肿瘤二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七年制本硕连读专业,师从肿瘤专家朱世杰教授,获医学硕士学位。擅长肺癌、肝胆癌、胃肠癌等常见肿瘤微创介入、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癌性胸腹水、梗阻性黄疸的穿刺治疗。好大夫网上诊室https://wuxxdf.haodf.com)
本文是吴孝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