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任洪涛 三甲
任洪涛 医师
洛阳市中医院 儿科

从风邪伏肺论治儿童过敏性鼻炎

1602人已读

过敏性鼻炎也称变应性鼻炎,是由于对外界物质过敏引起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临床上以流涕、鼻痒、喷嚏、鼻塞为主要症状。一般在春秋季发作,近年来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并以儿童或者青少年居多,儿科工作以来发现根据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发作期辨证以肺经伏邪为关键,缓解期考虑存在气虚夹风痰,且恢复气机运行和调补正气可贯穿过敏性鼻炎治疗始终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病机关键为肺经伏邪

在《诸病源候论》中巢元方指出:“若邪乘于太阴之经,其气蕴结于鼻者,则津液壅塞,鼻气不得宣调,或窒塞,或流涕,皆是肺经之邪壅滞也”,提出鼽嚏与肺经壅滞有关。以小儿“稚阴稚阳”学说为依据,小儿脏腑娇嫩,肺脾常不足,外邪以风邪为首,可兼夹热、寒、湿之邪,风邪疏散不利而留恋于肺,故提出儿童变应性鼻炎以“肺经伏邪”为关键病机。

病位以肺为首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原来我在文章中说过正气不足是过敏性鼻炎形成的重要内在因素。《内经》云:“肺……在窍为鼻”,《诸病源候论》云:“鼻是肺之候,肺气通于鼻”,故鼻之疾病与肺关系密切相关。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正常,气机调畅,则鼻窍通利,正如《医学见能》所云:“肺气通调,鼻自安”。肺为华盖,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外界相通,腠理疏松,风邪侵袭,首先犯肺,正邪相争,驱邪外出,则突发喷嚏、鼻痒;肺失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失司,津液失布外溢,则流涕;因小儿肺气虚,驱邪不尽,当再次感受邪气,引动肺中伏风,肺失宣降,津液停聚,上侵于鼻,流溢为涕及喷嚏频作而反复发生鼻鼽。

风邪多兼寒、湿、热

过敏性鼻炎多与风邪有关。风为百病之长,多兼夹热、寒、湿等。风邪上犯,肺首当其冲,又鼻为肺之门户,故风邪侵袭则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等。又因平素正气不足,风邪疏散不利,邪易留恋,风性走窜,久病循经入里,外风引动肺内伏风,而鼻鼽时作时止,反复不愈。小儿为纯阳之体感邪易从热化,故表现热病居多。刘完素曰:“言鼽为肺寒者,误也”,提出“热极怫郁”的观点,认为鼽嚏属火属热。《东医宝鉴》云:“嚏者,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发于鼻则痒而嚏也”,提示火热之邪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原因之一。伏风与热邪相合伏于肺经,或感受风热之邪,两阳相合,肺气壅塞,宣降失司,津液输布障碍而停聚,鼻窍不利则出现鼻塞、喷嚏、流涕,风盛则痒,故而鼻痒。此外,寒湿之邪亦是诱发过敏性鼻炎不可或缺的又一大因素。风性开泄,寒湿随之而入,致清涕不止;寒性收引,凝滞气道,湿性缠绵,黏滞固着,不易速去,与寒邪相合,寒湿互结,故过敏性鼻炎反复难愈。

正气亏虚贯穿全部病程

脾乃后天之本,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因而肺气有赖于脾气的滋养。脾气虚,则运化失司,枢机不利,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湿浊内停,且脾虚则母病及子,损及肺气,肺失宣降,津液停聚,水湿泛鼻,鼻窍壅塞不利而发鼻鼽。肾为气之根,肾中精气充盛,则肺气可得到濡养,肺气肃降而下纳于肾,气机调畅,鼻窍通利。若肾气亏虚,则肺失温煦,摄纳无权,气浮于上而喷嚏频作,津液失布,上犯鼻窍,则流涕不止。因此认为肺、脾、肾三脏亏虚是过敏性鼻炎发病的重要因素。

急则治其表

在过敏性鼻炎急性发作欺往往采用疏风宣肺、通窍化瘀之法,临证通鼻窍,祛风邪治疗。重在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正常,气机调畅,则鼻窍自然通利。

儿童鼻炎疏风清透为关键

儿童过敏性鼻炎的病机与成人不同,虽然风邪伏于肺,但由于体属纯阳感邪以热病居多,故治疗方中常采用疏风清透法相结合。兼湿则祛风除湿解毒,寒凉结合辛散,在缓解期权衡扶正与祛邪最终达到祛除伏邪的目的。 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证候复杂多变,缓解期应注意权衡本虚与标实孰轻孰重。肺、脾、肾气虚是过敏性鼻炎内在的病理基础,风痰交阻是其缠绵难愈的一个重要因素。


任洪涛
任洪涛 医师
洛阳市中医院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