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靶向免疫革新肝癌治疗理念,中国首部肝癌转化切除专家共识发布
2021年5月9日,“《肝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发布会”在沪隆重举行。作为我国第一部《肝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该共识由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转化治疗协作组发起,我国肝癌领域多学科专家共同起草,通过全面回顾肝癌治疗现状和问题,阐明转化治疗的目标和意义,剖析新兴治疗方式为转化治疗带来的新机遇,将肝癌、尤其是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推向了新的高度,开启了我国肝癌转化治疗的新征程。
中晚期肝癌手术治疗迎来新机遇,健康中国2030目标可期
目前,手术切除仍是实现肝癌根治和获得长期生存的最重要手段。然而,我国70%~80%的肝癌病人在初诊时已是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5年生存率不足20%,因此,为其争取根治性手术机会对改善肝癌病人的整体预后意义重大。转化切除通过非手术治疗让肝癌缩小、降期,将不可切除肝癌转为可切除肝癌,这样中晚期肝癌病人就可能获得长的生存期。
靶向免疫革新肝癌治疗理念,医保助力消除临床应用障碍
转化治疗并非新命题,之所以重获新生得益于近年肝癌非手术治疗的快速发展。早在1980年代,汤钊猷院士和吴孟超院士等就提出了二步切除,也即术前转化的概念。遗憾的是,非手术治疗进展较慢,加上中国肝癌病人大多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肝癌细胞的高度异质性,传统靶向药物本身有限的客观缓解率(ORR),转化治疗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靶向药物的丰富、免疫治疗的成功、介入和放射等局部治疗的发展,联合治疗的协同增效带来的ORR提升,系统与局部治疗的多维度联合、多模式序贯显示出了可喜的成功率,使转化治疗迎来了曙光。
研究发现,经过转化切除的病人,其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50-60%,与早期肝癌切除后的生存相当。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将转化切除列为不可切除肝癌的治疗方式之一。因此,推动转化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
聚焦临床一线,将共识转化为实践,实践转化为患者获益
转化治疗有多重方法,包括系统(药物)治疗、局部治疗(TACE、HAIC、放疗)、针对肝脏的治疗(PVE、ALPPS)以及护肝治疗等,如何在转化治疗中对各种局部与系统治疗手段进行科学地排兵布阵,从而最大化地发挥转化治疗的价值,为手术创造最佳条件,尚无公认的标准。因此,一线临床医生亟待一部权威的意见来指导实践。《共识》中对各种转化治疗方法的证据和获益进行了分析,并给予了临床实施的指导意见。
同时,《共识》中指出,转化治疗成功的案例已不少见,小样本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其中还有很多需要明确的问题,如转化治疗成功后的手术时机?转化治疗的疗效能否被预测?转化治疗成功后术前评估和准备的方案?术后的治疗措施?对于转化未能成功的患者如何治疗?转化治疗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临床医生在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MDT的协作优化。
专家们也提出,接下来,会在全国进行《共识》的宣传推广工作,希望转化治疗技术能够快速被广大的肝癌临床医生所掌握和应用,带给中晚期肝癌患者新的希望。同时,在宣传过程中一起交流和探讨转化治疗的经验,共同推动肝癌转化治疗走向成熟和规范。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