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睛肿,是泪腺炎性假瘤还是IgG4相关眼病?
罗教授是戏剧学院舞美系的中年女教师,正值事业的成熟发展期,可谓硕果累累,可最近发现原本大大的眼睛变小了,有些象新疆姑娘的凹陷双眼也变得饱满,特别是眉毛下的上睑部分,原本尖下巴的小脸逐渐圆起来,同事们都说象变了一个人。
带着满脸愁容的罗教授经过眼科医生的详细检查,发现罗教授双眼的泪腺肿大,体积比正常的要大上三倍,头颅CT还发现她的腮腺以及下颌下腺也肿大了,难怪出现了面部变圆的现象,又经过验血检查,发现她的血清IgG4明显升高,医生随即确诊罗教授是患上了IgG4相关眼病,主要是泪腺肿大,同时影响了其他腺体。
说到IgG4相关眼病大家或许会感到很陌生,实际上IgG4相关眼病既是一个古老的疾病,也是一个新认识的疾病,它早在19世纪后期就有病例报道,当时被命名为米古丽兹病(Mikulicz病),但直到10年前(2011年)波士顿IgG4相关性疾病国际会议上,才对这类疾病及相关器官损害正式命名,2015年有了关于IgG4相关眼病的诊断标准。
IgG4相关眼病究竟有哪些表现呢?就象前面我们看到的罗女士那样,患者上下眼皮开始时浮肿,自述象电灯泡一样,特别是上眼睑的外侧隆起更多,逐渐的眼球出现突出的表现,甚至患者眼球活动都成问题,视力略有下降,眼部也会出现胀痛的感觉。这时候去医院检查往往被诊断为泪腺炎或者眼眶炎性假瘤,医生给予强的松等激素治疗,开始时效果特别好,一停药马上复发了。
患了IgG4相关眼病的病人往往双侧泪腺无痛性肿大,这就是上眼睑外侧隆起的原因,还可波及神经、肌肉、眼睑、脂肪组织,这样病人就会出现眼部胀痛,视物重影,眼球突出和上下眼皮肿胀的表现。
医生通过眼部检查,眼眶的核磁或者CT检查,以及血清的IgG4水平可以确定诊断。医生依靠以下特点诊断眼部IgG4相关疾病:1.泪腺、肌肉、神经和脂肪累及的影像学描述;2.外观上特征性改变;3.血清浆细胞IgG4阳性/IgG >40%(HPF)4.同时有其他器官发病;5.组织学检查为该病,5%血清学检查正常。
由于IgG4相关眼病往往被混淆成眼眶的泪腺炎或者称为眼眶炎性假瘤,因此必须做出鉴别诊断。眼眶泪腺炎也称做炎性假瘤泪腺炎型,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上眼皮外侧部肿胀、疼痛和充血,甚至结膜充血,CT检查发现泪腺弥漫性增大及较明显强化,可为双侧性,合并眼外肌、球后脂肪、眼环变厚,这类患者往往有精神创伤史或者过度劳累史。眼眶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也称作malt淋巴瘤)也和IgG4相关眼病很相像,特别是发生于泪腺的淋巴瘤,这种患者发病年龄和IgG4相关眼病相仿,有时单眼发病,结膜下可见“三文鱼肉样”肿瘤组织,眼眶内病变可见呈铸造样外观,病理上有本质上的差别。但也有报道部分眼眶淋巴瘤是由IgG4相关眼病转化而来。
得了IgG4相关眼病该如何处理呢?首先应到有经验的专业眼眶病医生那里就诊,并详细检查眼眶外的腮腺、颌下腺以及消化和呼吸系统等有无硬化性病变,因IgG4相关眼病只是IgG4相关疾病的一个亚型,50%左右的患者伴有全身其他部位的病变,必要时请免疫科医生会诊。
目前尚无临床治疗指南来指导IgG4-ROD的诊断和治疗。对大多数IgG4-ROD患者,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线治疗,通常会改善症状,降低血清IgG4水平;然而,在糖皮质激素逐渐减少或停用期间,复发并不少见。有时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能有更长的无复发时间。为了明确诊断,或者眼眶内病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影响,可采取手术切除肿大的泪腺及眶内病变,海军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在三十多年眼眶病诊治经验的基础上,对IgG4相关眼病的手术切除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经治患者效果满意,复发率在1%以下。
本文是魏锐利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