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付朝杰 人已读
1.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1969年EV71首次在美国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中被分离和确认。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多次流行,其神经毒性仅次于脊髓灰质炎病毒。我国1981年首次报道EV71感染,1995年首次分离到EV71。2008年安徽阜阳、2009年河南商丘暴发手足口病疫情,出现重症及死亡病例。2016年,我国上市了EV71 型灭活疫苗。近年来,我国手足口病呈现EV71感染显著减少、柯萨奇病毒增多的趋势。
2.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感染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被发现,1952年发现人感染寨卡病毒。2015年在美洲多个国家流行,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为需全球应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2016年亦有输入性病例的报道。寨卡病毒感染与新生儿小头畸形发生率增加密切相关,寨卡病毒还可造成颅骨塌陷等严重异常,这些患儿智力发育落后,终身残疾,不但增加家庭负担,还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此外,还可引起婴儿神经系统疾病及自身免疫病,严重影响儿童健康。
3. 肠道病毒D68(enterovirus D68,EV-D68)感染:EV-D68于1962年首次在美国加州4例患有严重呼吸道感染儿童病例中分离到。2014年在加拿大和美国大规模暴发流行,导致儿童严重呼吸道疾病。随后欧洲和亚洲等地陆续报道相同病例,引起关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10 494例呼吸道感染样本中检测到330例肠道病毒阳性,其中2例经测序证实为EV-D68,提示它可能是一种新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感染高峰季节可能在秋冬季。EV-D68感染引起呼吸道病变广泛,从轻微上呼吸道感染到严重肺炎并呼吸衰竭;还可引起中枢神经损伤和急性弛缓性瘫痪,它对儿童的风险高于成人。与鼻病毒感染相比,EV-D68感染患儿年龄偏大,更易出现发热、喘息,具有更高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比例。此外,还需关注EV-D68与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常见病原混合感染或重叠感染所带来的危害。
4. 腺病毒感染:人类腺病毒为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其中3型及7型较常见。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曾在我国北方出现腺病毒肺炎流行,病死率为10%~15%,后逐渐转为低发散发,2018—2019年,我国中部和南方地区暴发儿童腺病毒肺炎疫情,腺病毒7型为主要流行株,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数据显示病死率高达15%,早期较大剂量利巴韦林联合综合疗法有助于改善预后。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再次流行是否与病毒变异导致其感染性和毒力增加相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5. 儿童COVID-19:与成人病例相比,儿童COVID-19患者症状相对轻、病例数相对少,这可能与疫情后学校封闭、症状轻微或无症状者未行病原学检测有关。截至2021年4月23日,美国报道儿童病例超450万,12 306例实验室确诊患儿中,18.8%出现非特异症状,16.5% 有呼吸道症状,13.9%有消化道症状,8.1%有皮肤症状,4.8%有神经系统症状,5.3%(652例)住院,其中115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26例行机械通气。儿童COVID-19有两个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其一是少数儿童出现川崎病样表现,称为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这是COVID-19相关的严重疾病,多为7岁以上儿童,非洲裔和西班牙裔更常见;二是儿童的排毒时间尤其消化道排毒明显更长。
6. 诺如病毒感染:诺如病毒属杯状病毒科诺如病毒属。诺如病毒是世界范围内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暴发流行的最常见病因(90%以上),也是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散发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约12%)。随着轮状病毒疫苗的广泛接种,自2010年以后,诺如病毒已经取代轮状病毒成为美国儿童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头号病原。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