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师建国
师建国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广东 线上诊疗科

解锁四大成功心态,让改变立刻发生

2752人已读

1632297157511007.png

心态这个词的英文叫Mindset(思维模式)。心态是我们心理能量的过滤器,我们每天需要做许多选择,而90%以上的决策是根本不过脑子的,也就是说心态决定了我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事情。心态是一个人生活、工作、看世界的心理基础,是很难意识到的底层逻辑。人生就像一艘船,而心态就像一只看不见、摸不着的船舵,正在无意识地控制着我们人生的方向,塑造着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心态,你才能更好地驾驶人生航船。

1632297216676599.png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永远在问题之外”。为什么呢?问题之内就是两层,就是我们肉眼可见的问题。我们觉得只要把这两件事解决了,肯定就好了。比如我们会觉得 “只要换人就好了”“只要改变流程就好了”“只要再加一个规定就好了”,或者很多家长说,“只要把孩子的手机收回来就好了”。我们做了很大的努力去改变上面两层,这两层就是问题之内。而真正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是来自问题之外。就是它没有显现在问题中,而是你的心态起了作用。只要你把心态挪开,它就发生了改变。

1632297274950514.png


1、固定型心态与成长型心态

人的心态分两种,一种叫固定型心态,一种叫成长型心态。固定型心态的人,更重视自己的形象、评价、表现,而成长型心态的人更重视自己的成长、学习和挑战。所以固定型心态的人这一辈子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要证明我自己”“我要面子”,容易傲慢、耍大牌、不讲究诚信、轻易放弃、回避挑战。而成长型心态的人认为这个世界变化的,我这辈子不需要跟别人比,最重要的是我自己能不能进步,能不能学到东西,更容易诚信,在意自己的信誉,更愿意接受挑战,接受失败。

你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答案是什么呢?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此刻的想法是对的。为什么?因为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此刻想法不对,你一定会想法改变它。那为什么我们不改变呢?那一定是因为你现在的想法是你对比了各种状况后,你做能做出的最有决策。

那我们为什么感到痛苦呢?这是因为虽然都觉得自己尽量地做着自己觉得最正确的事情,结果每天觉得他人不对,不能理解自己,不停地在抱怨。所以很明显,我们大家的想法未必都是对的,但是恐怕我们不知道。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从固定心态转变为成长型心态?

首先,辨识自己的心态。就是当你出现了一个问题,你需要提醒自己:是不是我的心态有了问题,我有了固定型的心态?识别以后有了意识,然后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设定一个改变路线,就是我在哪些方面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我打算做几件事来让我变得更加具有成长型的心态

其次,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写日记。就是每天记录三件自己表现良好的心态,比如今天我没有吼孩子,今天我没有抱怨领导,今天我发现同事身上一个亮点,然后跟他聊天,我两的关系有所缓和。

然后,要更多鼓励自己,就是发现自己的亮点和有进步的地方,一定要多记,多鼓励自己。

1632297515821322.png

2心态就是封闭型心态和开放型心态。

我们经常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一个想法,叫作“我是对的”,如果把“我是对的”稍微改进一下“我是如何知道我是对的”,你的心态就从封闭变成了开放。

封闭心态也有好处,更容易让别人接纳和喜欢,因为他能够表现出自信、魅力、坚定感、领袖气质。另一个好处效率更高,如果我们在每件事情上都保持开放型心态,那就没法做决策了,因为每件事都有别的可能,最后的结果就是谁说了都不算。所以,需要把握好度,既要有自信,也需要不断地开放。也就是说既要理直气壮,同时虚怀若谷。把握好度,你的开放型和封闭型心态就找准了度。

每一个人都有盲点象限,什么是盲点象限?就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别人能够看得见,但是你自己不知道。一旦被别人指出来,你还恼羞成怒,你觉得他就是挑你的毛病。但实际上,他的话里很可能有你需要改进的部分。

所以,一个人要做到把握好度,才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人际关系,才会有更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去提升他的领导力。

团队的效率取决于一件事,就是团队成员心理上的安全感。

封闭型心态的本质来源在哪儿呢?来自内心的恐惧,就是恐惧被他人看到自己的错误,恐惧不能够把控一切,恐惧不确定性。担心自己的地位、想法被挑战。

怎样才能够从封闭型心态变成开放型心态呢?

答案一是冥想。冥想为什么重要?因为,心态从物理层面来说就是神经元的连接通路。你大脑当中几十个亿个神经元会相互建立连接,一旦建立连接,它就会被周期性地使用。

所以,假如一个特别容易警惕、恼怒、发飙,他“生气”的这条线就会很发达,会变成“高速公路”。而“淡定”的那条线却是漆黑一片。如果你希望更换自己头脑中的“高速公路”,把那个经常亮起的部分慢慢地暗下去,让从来没有用过的、淡定的、从容的、乐观的、开心的那部分亮起来,有效的办法就是冥想。冥想意味着打断,就是我不再按照惯性走了。只有断开才有机会建立新连接,所以,我们要通过冥想不断地反思、调整,来改变自己大脑神经元的连接。

答案二是改变你的认知。怎么做你?提醒自己一句话,叫作“我或许错了”。在人际关系、工作、对他人层面,你可以承认“我或许错了”。这种想法会改变你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会让你用更加开放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答案三是增加你的思维容量。思维容量是什么?就是“器”。就是让自己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永远是这个星球上相当局限的一小部分,你的心态会变得更加开放。

1632297558987546.png

3、防御型心态与进取型心态

防御型心态是什么呢?老怕失去,总是在努力地构造一个护城河,让自己不要失去。进取型的心态就是总在进取,总在想我能不能做得更好。

我们经常做的事是限制和纠正糟糕的事,但实际上,我们更应该做的事是让我们的生活从好变成更好。

那么怎样培养进取型的心态呢?

首先,给自己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不能太小。

其次,就是想办法让你的左侧的前额叶皮质更多地工作。右侧的前额叶皮质工作的时候,人们更容易焦虑、烦躁,考虑人际关系,有很多烦恼,它会给你带来消极的感受。左侧前额叶皮质工作的时候,人们就会更容易积极。

那么怎样才能让左侧的前额叶皮质更多地工作呢?冥想、保持正念,读一些更宏大的好书(如人物传记),每天记三件好事,都可以使你的积极的那部分大脑会变得更加活跃。

1632297604404807.png

4、内向型和外向型的心态

内向型心态就是“我要对我自己好,而你们这些人在我眼中看来都是‘东西’”,外向型心态就是我们能把众人都看作是我们自己一样来对待。

内向型心态会把我们带入泥潭。什么是泥潭呢?

首先是自圆其说的泥潭,就是你会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不对的事、糟糕的事自圆其说,所以你不会有动力去改变它。

其次叫沮丧的泥潭,就是你会觉得“为什么有这么多不靠谱的人”,“为什么这些人都对不起我”,“怎么会这样”,因为你都是用批评的眼光看待别人,都觉得是别人不好,所以你会觉得沮丧。如果把它们换成“他们已经尽力了”,这时候,你的心态就多了一份慈悲、一份力量,你也不会有那么多沮丧和不理解。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的都是内向型的人,你会发现周围都是刺猬,会有很多烦恼。而你如果遇到一两个外向型的人,他们能够把你当作人来对待,你会觉得很温暖。内向型心态跟我们工作和生活当中的痛苦有很大的关系。

1632297839333614.jpg

怎么培养呢?

第一,就是我们主动地学会关心他人,从小事做起。

第二,我被别人逼成这个样子的心态,就叫作自我背叛。所以当我们有很多恐惧和自我背叛的心理的时候,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就是你背叛了别人,做了一些糟糕的事,接下来别人对你更糟糕。你越发地证明了“你看,我说的没错吧,他就是个坏人”,接下来这个“坏人”变得更坏,你的动作变得更恶劣,这就是恶性循环。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你能够对他人有一些更良好的预设,觉得“他已经尽力了”,自己的心情马上就会好很多,然后该干啥就干啥,恶性循环就被打破了。

第三,就是我们要学会对自己关爱。善待自己,对自己不要也太苛刻了。

发觉痛苦的根源,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当你把恐惧、贪婪、自我背叛的根源找到了,你才有可能发生改变。一个人发生改变的最基本路径是觉知、接纳、行动、反馈。接纳是关键,你觉得知道自己的问题以后不要批评(一般人会“觉知、批评、不行动”),因为自我批评会降低你的自尊水平,你就会更没有行动的动力。而如果你觉了问题以后,能够接纳自己,你知道“我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我依然爱我自己”,这叫接纳。接纳之后再制定行动计划,给自己不断地提供正向反馈。

读书点亮生活,让我们一起通过阅读樊登读书推荐的《心态》,多维度搭建心态体系,全方位掌控人生选择。塑造黄金心态,成就幸福人生。

师建国
师建国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广东 线上诊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