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你如何确诊鲜红斑痣?

经常会接诊到家长咨询“我家孩子的鲜红斑痣需不需要进行其他检查?”。一般情况下,临床医生根据鲜红斑痣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即可确诊。但对于不典型或特殊的皮损,就需要一些辅助检查,帮助医生作出诊断或鉴别鲜红斑痣相关的综合征。
那么临床常见的检查有哪些呢?
组织病理学检查:
1、明确皮损区域血管是否有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
2、血管结构是否畸形
3、异常的血管包括哪些成分
4、异常血管累及的部位及深度
5、皮损组织内是否存在其他病理改变
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如无法确诊,医生将建议进行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超声检查:
1、浅表组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真皮浅中层血管的深度、累及范围、血流信号,也可以判断是否有皮下软组织的萎缩或增生;
2、高频超声(HFUS)可以更准确地,判断鲜红斑痣血管的厚度和深度,可分析血管内的血流情况。
磁共振检查(MRI检查):
1、对于头面部大面积的尤其累及三叉神经V1、V2区的鲜红斑痣患者,或有神经、精神症状的鲜红斑痣患者,应进行颅脑增强磁共振检查。
检查颅内血管及软脑膜是否存在异常,鉴别患者是否为Sturge-Weber(SW)综合征。
2、对于肢体且大面积的鲜红斑痣建议行MRI检查,必要时应行增强磁共振扫描。有助于发现是否有皮下软组织的萎缩或增生,及是否存在深部静脉畸形。
CT检查:
可明确病变部位骨骼是否有肥大或其他异常,为诊断Klippel-TrenauneySyndrome(KT)综合征、Inverse Klippel-Trenauney综合征及Parkes-Weber综合征提供依据。
眼科检查:
对于鲜红斑痣皮损位于眼部周围或有眼部症状的患者,需尽早进行眼科检查并定期复查。
主要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检查。目的是筛查青光眼及脉络膜血管畸形,为诊断Sturge-Weber综合征提供依据。
临床上鲜红斑痣常见的综合征:
1、Sturge-Weber(SW)综合征
Sturge-Weber(SW)综合征又名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综合征、皮肤神经软脑膜血管瘤病、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脑三叉神经综合征等。
发病率约1/50000,是鲜红斑痣最常见的综合征之一。
SW综合征主要表现
一侧颜面三叉神经分布区,以眼神经支分布多见的鲜红斑痣,严重者可累及一侧面部。同侧颅内大脑半脑不同范围的软脑膜血管增生及脑回钙化,主要表现为:
智力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癫痫;一侧肢体无力或瘫痪;
眼部眼压增高或降低,伴有眼球内陷、突眼或眼萎缩,如脉络膜有病变,可引起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失明等。
对于眼周、三叉神经V1、V2区的鲜红斑痣患者建议进行眼科、CT、核磁共振检查。
SW综合征治疗方式
对于合并SW综合的鲜红斑痣患者,针对不同部位的病变,由不同科室医生采用针对性治疗方法联合治疗。
皮肤鲜红斑痣可由皮肤科进行光动力或激光治疗;
眼部病变如青光眼或眼压增高,可由眼科医生评估后给予相关干预,通常考虑药物降压或手术治疗;
对于颅内病变如癫痫等,需由神经内外科医生评估检查后,针对患者情况考虑药物或手术治疗。
2、Klippel-Trenauney综合征
Klippel-TrenauneySyndrome(KT)综合征又称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或静脉曲张性骨肥大血管痣。KT综合征不仅仅是皮肤真皮层中的毛细血管畸形,还同时由静脉畸形、受累组织(软组织和/或骨)肥大组成。
KT综合征一般伴随四肢大面积鲜红斑痣出现,尤其是下肢部位大面积鲜红斑痣,应着重检查。
KT综合征主要表现
一般如何判断是否伴有KT综合征?只要满足下列任意两项,即可初步确诊。
四肢患处鲜红斑痣
四肢患处静脉畸形
四肢患处肥大(软组织和/或骨组织增生)
所以建议下肢患有大面积鲜红斑痣的患儿,尽早采用核磁共振、CT进行检查,避免在发育过程中出现肢体肥大等病况。
KT综合征治疗方式
如果出现KT综合征症状,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一般需要皮肤科联合骨科、介入科进行治疗。
对于四肢皮肤部位的鲜红斑痣,可到皮肤科选择光动力或激光;
对于四肢肥大(明显粗细、长短差异),需联合骨科、介入科共同干预,常有以下方法:
保守治疗和预防:应用医用弹力袜,避免长时间站立及腿部抬高。如果患肢过长导致跛行明显,可以垫高健侧鞋跟,以避免长期跛行导致继发性脊柱侧凸;
手术治疗,如异常静脉剥除并辅助肢体整形手术;
介入治疗,栓塞畸形静脉。
本文是甘立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