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家康复:教你处理孤独症儿童异常行为
教你处理孤独症儿童异常行为
点点,4岁,是一名孤独症儿童。最近点点经常在家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妈妈刚把家里卫生打扫干净,她就故意弄得很脏,还喜欢一个人呆在角落里咬指甲。妈妈不知道怎么办,所以在线咨询医生,医生告诉妈妈,其实点点是表现出了孤独症儿童的异常行为,针对这些异常行为,医生给了妈妈如下这些建议。
异常行为1:尖叫和发脾气
孤独症儿童因为没有足够的言语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家长也揣摩不透儿童所有的想法,没有及时去帮助儿童解决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就会出现尖叫、发脾气。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用消退法来处理。(1)在家里,儿童出现尖叫、发脾气时,只要没有自伤行为,就不予理睬,直到儿童平静为止。也可以把儿童带到单独的房间内短暂隔离一段时间,待儿童停止尖叫、发脾气后,立即给予关心和爱抚,还有适当的精神奖励。(2)对无害的某种东西或环境产生恐惧或烦恼,出现尖叫和发脾气。处理办法是尽快弄清原因,在原因弄清后,让儿童离开这种让她恐惧和恼火的环境,使她感到舒服。(3)适当地对儿童进行简单语言训练,让儿童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反馈给家长。这样家长就可以知道儿童的需求,及时帮助儿童解决困惑和烦恼,让儿童不再尖叫和发脾气。
异常行为2:破坏性行为
破坏性行为是孤独症儿童的一种因心理偏差而产生的经常性的行为问题,如摔东西、打人、搞破坏。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如下方法来处理。(1)提供一个让儿童无法进行破坏的环境,如把易碎、贵重的物品藏起来,或放到儿童拿不到的地方,提供一些摸上去很舒服、摔不烂、易搬动的物品让儿童去玩。(2)儿童破坏的东西,如果可以修理,就和儿童一起进行修补,或在事后进行合适的惩罚,从而让儿童明白破坏东西是要付出代价的。(3)对语言理解较高的儿童,可用一些表示与儿童行为相关的用语,如对儿童说“这是爸爸的,那是***的东西”、“别人的东西不能动”。当儿童有好的反应时,立即表扬、奖励,使儿童慢慢意识到不能随便动或破坏别人的东西。
异常行为3:刻板固执
孤独症儿童大多存在着重复刻板固执无意义的行为,如摇摆身体、摇头、咬手指、反复转圈等,常常要求事物保持原来的样子甚至拒绝变化。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如下方法来处理。(1)拒绝配合儿童刻板固执的行为,当刻板行为出现,做一个儿童喜欢的事情,如给儿童一块画板,让儿童画画,帮儿童转移注意力。(2)每天有意识地在生活里都有一点小小的变化,如时间或内容的变化、家中摆放的家具、装饰物的位置变化等,让儿童慢慢地习惯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生的点滴变化。
本文是颜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