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尖血糖检测结果“不准”,可能是这3点没做对!
糖尿病患者对血糖仪的准确性产生怀疑,往往是在对测定结果做比较后产生的:一是跟医院检验科测定结果比较,二是跟其他品牌血糖仪比较。
根据国际上的规定,同一标本、同一时间用血糖仪和检验科大生化所测的结果正负相差如果超过15%(2015年前上市的血糖仪产品要求是20%),说明血糖仪本身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但多数情况下,问题不是出在器械上,而是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如操作不当、采血不足、试纸过期等。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有哪些影响测试结果的人为操作问题。
操作不当会导致检测失败或测定值不准确。检测时患者一定要先详细阅读使用说明,正确掌握血糖仪的操作方法。
各种血糖仪的操作都大致相同,使用者一定先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熟练掌握血糖仪的操作方法。血糖仪和试纸要匹配,对于需调码的血糖仪,使用新开包装的试纸时,一定先输入正确的试纸编号。
此外,还要注意血糖仪是滴血型还是吸血型:
滴血型的血糖仪就将一滴饱满的血滴滴到试纸的测试区后将试纸插入仪器等待结果,注意不要追加滴血; 使用吸血型的仪器时,将血吸到试纸专用区域后等待结果,应注意吸血后等待的时间,否则均可引起测量不准确。
注意在检测时不要挪动试纸条,有些血糖仪在检测时发生移动或倾斜均会影响检测结果。
采血量不足或过多以及采血部位的选择不当都会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测试时若采血量不足,测试吸垫未被血样完全覆盖,会导致检测失败或测得的结果偏低;相反,如果挤血量过多,溢出测定区,也会影响测定结果;有时第一次吸血不足,操作者会继续挤血,这时测得值有偏差。因此,操作者必须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
正确的方法是:用肥皂和温水洗手并擦干,待采血点完全干燥。然后用75%的酒精消毒左手无名指指腹待干,根据手指表皮的厚度用采血笔以足够深度刺入,自然流出足量血液并进行测定。
临床试验表明,为保证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的准确性,我们宜采用自然流出法进行指端采血,而在取血过程中若过分进行按摩和用力挤血,均可使血糖值出现假性偏低。过度的按摩取血部位会使血管扩张,捏压阻止了静脉血回流,使毛细血管内的压力增高,促使组织液渗出;挤压也会挤出组织液,这些因素都可能使血糖测定值偏低。
注意手指不要接触测试垫,如果一滴血不能完全覆盖测试垫,不要滴第2滴血,必须更换试纸重新测试。另外,采血时因肢端末梢循环不好、血流不畅或过度挤压等也会影响测定结果。
存放不当:
试纸本身非常容易受温度、湿度、光线、化学物质、氧化等影响,一旦试纸上的酶被这些物质破坏,就会影响监测结果;
试纸过期:
在使用试纸前,需要注意试纸有效期,一般桶装试纸在未开封的状态下,有效期为1年,打开盖后,保质期为6个月,也就是说,一旦开盖,需要在6个月内使用,如果使用过期试纸,会影响血糖监测结果。
建议:
试纸要密封,置于干燥、阴凉、避光的地方存放。测血糖时,需要关注试纸有效期,如果超过有效期,应及时更换。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问题外,使用者也要保持血糖仪的清洁、避免其受到各种物质的污染也很重要。因此,血糖仪要定期检查,清洁保养,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