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程徽 人已读
进藏已第八天,工作接近尾声。此刻我突然能够感受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这句诗的感受——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保髋团队将和西藏昌都的髋筛医护人员,远隔千万里,共筑保髋梦。
对于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我们的工作重点是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已经错过最佳时机,需要手术,关于手术层面的操作,遵从所信赖的医生是我能给大家最直接靠谱的建议。所以关于手术就不多说了,今天最后一篇科普,谈一谈术后诸多护理问题中,宝妈们普遍关心的两个问题。
下面左图来自一位先髋宝妈的反馈,她也是儿童先髋群的群主。术后“蹲不下去”,是很多宝妈心里的“痛”,右图聊天记录里,就是宝妈们在反馈下蹲受限问题。
不同髋关节发育的条件,以及不同医生不同类型手术,最终个体髋关节活动度能恢复的程度并没有统一标准。所以务必记住,要咨询手术医生,手术之后不同时间活动度可以到达的范围。一般来说,髋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度中,屈髋角度因为对功能影响最大,所以更重要些,父母也更为关注,特别对女孩来说,屈髋活动度要尽量超过90°。
如何观察屈髋角度是有讲究的。让孩子平躺,家长手放在腰下面,健侧腿伸直,术腿慢慢屈髋,在保证骨盆和腰椎不动的情况下,能够完成的最大屈曲角度,才是真正的屈髋角度。一旦手感觉到骨盆抬起,此时的屈髋已产生代偿。
大脑很聪明,身体的代偿机制会帮助我们用最省事的办法完成动作,“抄作业”得高分。所以,有些时候我不太建议孩子练习下蹲改善屈髋活动度,就是因为当术侧屈髋受限时,孩子自主下蹲往往会将重心压至健侧腿,依靠倾斜身体的方式完成,没有真正锻炼到术侧的屈髋角度。
髋关节活动分为主动和被动,通常专业康复师在做关节松动术时,会通过手感来判断不同阻力点来自哪里,以循序渐进改善关节活动度。但这必须由专业康复师完成,如果在家,活动度训练以儿童主动活动为主,家长切忌硬性掰角度。小儿的骨骼强度远远低于家长的想象,特别是手术后还会有继发性的脱钙,骨骼强度更低,家长不当的操作有可能造成骨折。
下面提供给大家三段视频,分别是术后早期、中期和后期不同阶段的屈髋活动度练习(特别感谢源自在康复师于佳提供以下视频)。还是要再多唠叨一句,练习前遵医嘱,家长不可暴力操作。
“一个孩子疯了还不如瘸着。”这是来自Ganz教授的又一个经典语录,反映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重要。
在临床中最常见是家长过度保护。一方面表现在,过分担心髋关节问题,对孩子过多限制,这也不行,那也禁止,人为地制造了“我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心理预设,使孩子心理和社交被不同程度孤立起来。
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千方百计隐瞒病情,怕孩子“受不了”。且不说大多数孩子愈后良好,即使有些术后需要长时间坚持康复训练,甚至有的可能留下后遗症,这些都是疾病带来的结果,是孩子最终需要面对的。刻意隐瞒有百害而无一利,尤其有些孩子已经十几岁接近成年,更没必要。这类家长往往自己承受能力差,怨天尤人,哭哭啼啼,还不和孩子讲实情,殊不知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更大。即使孩子年龄小,理解能力可能有限,也要在有限的范围内尽量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越多,恐惧越少,心理负担越少。
说到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两个我印象很深的故事。
一位12岁男孩前来就诊,已经差不多和妈妈一样高。他非常内向,看诊全程竟没说一句话,一切沟通都妈妈“代劳”。诊断髋关节发育不良后,按照流程我需要给孩子开免体证明,避免过度活动。没想到的是,家长坚决不让开,担心学校知道病情后,老师和同学会歧视孩子,让她的孩子更内向。其实,正是家长和家庭对待孩子的态度与方式,建立起孩子与外界沟通的“心墙”。
另一个故事非常励志。一位截瘫导致髋关节继发畸形的女孩,从小疾病缠身、单亲家庭,妈妈还是下岗职工。当我知道这些背景后,很难和眼前这个阳光健康的女孩联系在一起。妈妈从不把女儿当成有病的人,像对待任何一个平常的孩子一样平等交流。从小她就是孩子王,常常拄着双拐跑,带着其他孩子玩。长大后她考上了天津大学,毕业后留校,还被评为天津市十大杰出青年。现在她已为人母,孩子我也查过,髋关节发育正常。改写人生的往往不是你的遭遇,而是你对待遭遇的心态与方式。
最后给家长们一个建议,把孩子当做一个正常的孩子来看待。除了医嘱特别强调的注意事项,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事,避免孩子过度生理和心理依赖。手术和康复的目的是让孩子恢复日常生活,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值得更健康的人生。
好啦,咱们在此暂别,北京见啦。各位宝妈或同道,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我会根据反馈继续给大家分享。在此也感谢每天为日志留言点赞和分享的每一位读者,或许是同行、或许是患者、或许是家人、或许是伙伴……谢谢大家!
关注美篇“程徽医生”,抖音“保髋程”,获得更多信息。
本文是程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