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淋巴瘤日|朱军教授谈我国淋巴瘤诊疗现状和未来发展
世界淋巴瘤日|朱军教授谈我国淋巴瘤诊疗现状和未来发展
淋巴瘤是我国最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淋巴瘤发病率年增长率为7.5%,是目前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有35万新发病例。2021年9月15日是第18个“世界淋巴瘤宣传日”。值此之际,医脉通有幸邀请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就我国淋巴瘤的诊疗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分享。
医脉通:现今我们已经迎来第18个“世界淋巴瘤宣传日”,您如何看待这18年来我国淋巴瘤诊疗手段以及治疗药物的快速发展?
过去18年中,我国淋巴瘤诊治水平出现了较大的进步。首先我国临床医师对淋巴瘤的认知有了较大的提高,规范化诊疗在全国范围内也得到一定的推广。过去我们对不同类型淋巴瘤的认知仍存在一些欠缺,但现在随着国际通用标准WHO分类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广泛应用,我国淋巴瘤患者的误诊率得到显著的改善。
其次我国淋巴瘤患者过去18年中疗效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为例,过去18年间淋巴瘤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提升了约10%-15%。目前我们科室淋巴瘤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可达60%以上,其中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可达82%。这表明我国淋巴瘤的诊疗水平在过去18年间有着显著的提升。但是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发展不均衡,目前全国淋巴瘤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仍处在世界较低水平。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中癌症控制的目标,我们需要在2030年前将淋巴瘤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提高至少15%。这既是一份压力,也是一份动力。
目前中国淋巴瘤的整体诊治水平仍存在很多提升的空间,而提升淋巴瘤诊治水平的关键在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淋巴瘤的规范化诊疗,加强多学科合作,推动淋巴瘤专科化的发展,使更多淋巴瘤患者能够获得全程的健康管理,实现淋巴瘤治愈率的提升。因此,如果想要提升淋巴瘤患者的5年总生存,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医脉通:目前,我国肿瘤领域已经取得了诸多进展。为进一步推动淋巴瘤规范化诊疗发展,早日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推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落地这一目标,目前有哪些行动或规划?您对未来的进一步规划有哪些建议?
首先,我会从自己做起,从我们科室、我们中心做起。通过加强淋巴瘤规范化诊疗和多学科合作,使淋巴瘤专科团队能够更好地发展。
其次,我们也需要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更好地团结全国同行,以推广淋巴瘤的规范化诊疗和多学科合作。目前CSCO抗淋巴瘤专家委员会是一个重要的平台,我们需要通过这个平台和全国其他不同的行业平台一起,帮助全国同行获得更多相关的学术知识,以更好地推广淋巴瘤的规范化诊疗和多学科合作。
最后,在国家行业指导层面,我们与国家卫健委成立的专家委员会也需要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淋巴瘤专科化的建设,提升专科化团队的学术水平,通过更多的交流和学习以推进淋巴瘤的规范化诊疗。我认为只要全国同行一条心,共同团结努力,朝着淋巴瘤规范化诊疗的目标努力,我们一定会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医脉通:二十多年前,CD20单克隆抗体的出现改变了淋巴瘤的治疗格局,近年来,CAR-T细胞也在淋巴瘤的治疗中崭露头角,随着淋巴瘤领域的诸多进展,您认为将来还有哪些值得探索的新方向?
淋巴瘤诊治近20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使淋巴瘤患者的治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与其他肿瘤相比,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改善。淋巴瘤诊治的进步主要得益于近年来精准治疗的发展,包括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取得的一系列突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突破就是抗CD20单抗的问世,抗CD20单抗与化疗的联合显著提升了淋巴瘤的疗效,同时推动了更多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的问世。此外,部分小分子药物,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BTK抑制剂的问世也为淋巴瘤的疗效带来了显著的提升。
但是目前这些新药、新疗法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很多新药、新疗法目前仍无法适用于所有淋巴瘤患者。部分新药、新疗法刚刚上市,也存在着价格较高、可及性较低的问题。淋巴瘤的诊治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我相信通过我们医患的共同努力,未来这些困难终将被克服,我们的诊疗目标将得到实现。淋巴瘤患者会获得更高的治愈率,更好的生存质量。
医脉通:您如何理解今年世界淋巴瘤宣传日的主题“WE CAN'T WAIT!”?
新冠疫情为全球淋巴瘤患者的诊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和挑战。但无论未来淋巴瘤的诊治会遇到怎样的压力和变化,我们都需要增强信心。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都有信心摆脱困境,迎接挑战。我认为今年的主题“WE CAN'T WAIT!”是希望我们不断努力,勇往直前,去战胜淋巴瘤诊治中的种种困难。
医脉通:医生不仅仅是治疗肿瘤这一种疾病,也是在对患者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照顾。您认为在诊疗过程中应如何对淋巴瘤患者进行人文关怀和沟通?
无论古今中外,医者都需要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只有怀有仁爱之心,我们医生才能够为患者提供有温度的服务。无论淋巴瘤诊治手段怎样进步,治疗目标怎样远大,诊疗过程怎样困难,我们作为医生最重要的是为患者提供有质量、有温度的服务。我们需要在诊治过程中让患者感受到医疗技术的进步,感受到人类之间关爱的温暖,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更好地去战胜疾病。我认为这是医疗过程中永恒不变的主题。
摘自医脉通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