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崔旭 三甲
崔旭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骨科中心

斜外侧腰椎融合术(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感染性疾病

1922人已读

腰椎感染性疾病可分为腰椎结核、布鲁氏杆菌病性脊柱炎、真菌性脊柱炎等特异性感染,以及以腰椎化脓性脊柱炎为代表的非特异感染。由于结核病传播流行、人口老龄化、脊柱手术患者逐年增多等因素,腰椎感染性疾病的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除腰椎结核仍常见外,近年腰椎化脓性脊柱炎、腰椎布鲁氏杆菌病性脊柱炎也常见于临床。

对于椎体轻中度破坏伴椎间不稳、无明显椎管内病灶累及神经损害、以脊柱轴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腰椎感染性疾病,后方经关节突及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存在侵扰椎管、神经牵拉、附件结构稳定性破坏、大块骨植骨操作困难等缺陷,而传统的经腹膜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手术创伤大。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的显露技术由Mayer1997年首次介绍,Silvestre等在2012年系统报道并正式命名。OLIF技术利用腹膜后腹主动脉与腰大肌前缘之间的自然间隙作为入路,尤其适合于L2~L5节段手术入路选择。Nagata等指出,影响前路腰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是失血量超过2000 ml,而OLIF术中平均每节段失血仅57ml,既保留了前路手术的优点,又降低了血管损伤的风险。与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Extreme/ Direct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LusionX/DLIF)相比,OLIF显露技术能更好地保护腰大肌和腰丛,减少术后屈髋无力、大腿前方感觉异常等问题的发生。OLIF已被证实对多种腰椎疾患包椎间盘源性腰痛、Ⅰ~Ⅱ度腰椎滑脱、腰椎节段性不稳、腰椎管狭窄症、退行性腰椎侧凸、邻椎病及腰椎术后翻修等均有独特优势,特别适用于直视下清理椎间盘、终板及植骨融合。近年来,OLIF技术应用于腰椎感染的研究也偶见文献报道。但对于腰椎感染性疾病,该技术的最佳适应证、安全性、技术要点与临床疗效仍缺乏系统总结验证。

适应证1、累及L2-L5椎间隙的单节段椎体结核、化脓性脊柱炎、布鲁氏杆菌病性脊柱炎、真菌性脊柱炎;2感染处于活动期;3、腰椎节段性后凸畸形<20°;4、以腰痛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无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受压症状

禁忌症1、椎管内病灶累及,存在神经根、马尾受压症状;2、节段后凸>20°;3、病变椎间隙左侧腰大肌与腹腔大血管鞘的间隙不清;4、合并腹腔内血管或脏器的解剖变异;5、腹膜后手术史

手术方案:

(一)麻醉与体位

患者全麻后取右侧卧位,髋、膝关节稍屈曲,利用手术床折起腰桥,并用宽胶带固定,“C”型臂X线机透视腰椎正、侧位确认手术节段。

(二)手术方法

1、后路经皮椎弓根系统固定

将患者调整为俯卧位,重新消毒铺巾。根据椎体破坏程度,经皮植入4-8枚中空椎弓根螺钉,“C”型臂X线机透视腰椎正侧位见螺钉位置良好,经皮穿入固定棒,可适当加压后固定。当病变节段上下椎体组织破坏较多,导致邻近椎体无法置钉时,则选择跨节段上下置钉。最后冲洗创口,逐层关闭。

2、前路病灶清除

在手术节段椎间隙体表投影中点前方2~3 cm行约3~4 cm手术切口,随后沿肌纤维走行方向逐层分离牵开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腹横筋膜,进入腹膜后间隙。用手指小心推开腹膜外脂肪后,配合Cobb骨膜剥离器寻得腰大肌前缘;置入“S”形拉钩保护腹部大血管鞘,注意不能牵拉;如需要可用Cobb 骨膜剥离器向后轻推腰大肌;置入OLIF直角拉钩,适当阻挡牵拉后方腰大肌;在腹部大血管鞘与腰大肌前缘之间暴露病变椎间隙并插入定位针,“C”臂X线机透视确认病变节段。沿探针逐级放置扩张器套件扩大通道至22mm,根据扩张器的刻度选择合适的牵开挡板并安装至自由臂。取出套件及探针,安装冷光源,充分显露病变椎间隙,再次确认通道内无血管、神经等结构。尖刀片切开脓肿壁,清除脓肿、坏死组织、坏死的椎间盘、死骨,病灶组织送病理及通用细菌真菌培养药敏、抗酸染色、抗酸杆菌培养、墨汁染色、革兰染色等。使用质量浓度为3%的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病灶。

3、植骨融合

首选自体髂骨块行椎间隙植骨,留取的髂骨块为三面皮质且依据椎间隙的高度修剪成合适大小,以获得更强的支撑力;如病变椎间隙上下终板及椎体破坏范围较大,撑开后椎间隙距离远,则制备装填有自体髂骨碎块的钛网植入椎间隙。钛网或髂骨块的使用,扩大了植骨床的接触面积,利于血运的迅速重建以及骨生长。放置1根引流管后逐层缝合。

典型病例一

女性,57岁,腰椎术后1年,术后4个月发生感染,取出内固定,但腰痛持续存在8个月。入院后行后路经皮内固定,OLIF入路取出椎间融合器,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

1633242094473738.png 1633242112291511.png 1633242142833559.png

1633242394422597.png 1633242412483936.png 1633242465701109.png

典型病例二

男性,57岁,5年前行腰椎管狭窄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术后7个月取出内固定。入院前20天出现发热和腰腿痛。入院后行后路经皮内固定,OLIF入路取出椎间融合器,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

1633242642304881.png 1633242652157303.png1633242726283956.png 1633242921506877.png

典型病例三

男性,22 -腰椎结核术后10个月,右大腿脓肿2周,入院后行后路经皮内固定,OLIF入路病灶清除,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

1633243228841748.png 1633243240435599.png 1633243339155056.png 1633243470519834.png

典型病例四

男性,74 -腰椎感染术后腰痛1年,双下肢无力1周。入院后行后路内固定翻修,OLIF入路取出椎间融合器,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

1633243506898056.png1633326223470837.jpg 1633326264721878.jpg 1633326328536866.jpg

崔旭
崔旭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骨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