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鹏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就诊指南

食管癌的常规检查

发表者:任鹏 人已读

食管癌的常规检查

1、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可直观的反映出食管粘膜的改变,评估癌变的程度,包括病灶的性质、部位、大小、侵犯深度等。内镜加上病理活检是诊断食管癌的金标准。

普通胃镜

是锁定病变区域的第一步。早期食管癌镜下表现可不典型,中晚期则主要表现为结节状或菜花样肿物,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苍白僵硬,触之易出血,亦可见溃疡或不同程度的管腔狭窄;

超声内镜

可清楚显示食管壁层次结构的改变、食管癌浸润深度及病变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对于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明显高于CT及PET,但对于远处的转移评估较差,需结合CT、MRI及PET-CT。

对于早期食管病变有时选择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或放大内镜,可以更加清楚的显示病变范围,鉴别病情,确定活检区域。

2、影像学检查

食管造影检查

食管、胃钡餐造影X线透视或摄片是诊断食管癌和胃食管交界部肿瘤最常用的方法,病变部位的黏膜改变是观察的重点,可以确定癌灶的部位和长度。

CT检查

CT检查也是普遍的检查方法,常用于判断肿瘤的可切除性、明确有无远处转移及确定转移部位,同时,也可辅助超声内镜检查评估淋巴结转移状态及术后(放化疗后)疗效评价。颈、胸、腹部增强CT应作为食管癌术前的常规检查,主要用于食管癌临床分期、可切除性评价、手术的选择和术后随访。

MRI/PET-CT检查

相较于CT而言,MRI组织分辨率较高,在显示食管癌病灶局部组织结构上具有一定优势;PET-CT在食管癌病灶检测方面有更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可更为准确判断肿瘤分期,此外,PET-CT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很大的价值,因此,PET-CT可作为术前治疗、根治性放化疗后常规评价疗效手段的补充。

3、其他检查

心电图及肺功能主要用于了解患者主要身体机能,能否承受手术或其他有创治疗;B超(颈部 上腹部 下肢血管 心脏)主要用于了解患者颈部、上腹部淋巴结有无转移,下肢血管有无血栓及心脏功能。

4、实验室化验

血化验内容一般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等,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可评估患者自身的营养状况;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提示患者可能出现骨转移;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胆红素以及碱性磷酸酶升高则提示患者出现肝转移的可能。肿瘤标志物主要应用于食管癌患者中晚期的辅助诊断、治疗疗效评估以及预后的判定,对于食管癌早期的诊断目前还没有具有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


本文是任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