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付朝杰 三甲
付朝杰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与预后

1153人已读

治疗原则:IM 为良性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以对症治疗为主 。

1. 休息:急性期应注意休息,如肝功能损害明显应卧床休息,并给予护肝降酶等治疗。

2. 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或伐昔洛韦等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多聚酶、终止 DNA 链的延伸而产生抗病毒作用。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病毒复制水平和咽部排泌病毒时间,但不能减轻病情严重程度、缩短病程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3. 抗生素的应用:如合并细菌感染,可使用敏感的抗生素,但谨慎使用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以免引起超敏反应,加重病情。

4.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如发生咽扁桃体严重病变或水肿、神经系统病变、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的重症患者,短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疗程 3 ~ 7 天,一般应用泼尼松 1 mg/(kg·d),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60 mg。

5. 防治脾破裂:避免任何可能挤压或者撞击脾脏的动作:①限制或避免运动:由于 IM 脾脏病理改变恢复很慢,因此,IM 患儿尤其青少年应在症状改善 2~3 个月甚至 6 个月后才能剧烈运动;②腹部体格检查时动作要轻柔;③注意处理便秘;④IM 患儿应尽量少用阿司匹林退热,因其可能诱发脾破裂及血小板减少。

预后:IM 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出现噬血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付朝杰
付朝杰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