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希诺 三甲
张希诺 副主任医师
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骨代谢标记物—骨质疏松的警示灯

2522人已读

骨代谢指标主要包括:25-羟基维生素 D、1 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1 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血清骨钙素(BGP)、降钙素(CT)、甲状旁腺素(PTH)等等。

1. 25-羟基维生素 D

人体维生素 D 的来源有二:一是日光照射后由皮肤合成,二是通过食物(牛奶、鸡蛋、鱼肝油等)补充。维生素 D 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及骨质钙化。

测定 25-羟基维生素 D 可以了解机体是否缺乏维生素 D。血清 25(OH)D 在 50 ~ 70 ng/mL 为最佳,血清 25(OH)D 在 30 ~ 50 ng/mL 为维生素 D 不足,血清 25(OH)D <30 ng/mL 为维生素 D 缺乏,在 10 ng/mL 以下为重度维生素 D 缺乏。

2. 甲状旁腺素(PTH)

是由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的一种钙调节激素,其主要作用是增强破骨细胞的数量及活性,促进肾小管及肠道对钙的回吸收,升高血钙。

如果患者甲状旁腺素(PTH)明显升高,需进一步检查是否为甲状旁腺亢进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3. 降钙素(CT)

是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 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其作用正好与 PTH 相反,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吸收,此外,它还可抑制肾小管及肠道对钙、磷的回吸收。

4. 骨钙素(BGP)

由成骨细胞合成并分泌,并参与骨矿化过程,骨钙素水平可反映成骨细胞活性及骨形成情况,骨更新速度越快,骨钙素水平越高,反之降低。这个指标常被用于判断骨转化率的高低,指导骨质疏松临床用药。

5. 1 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

P1NP 是成骨细胞合成 1 型胶原过程中的产物,是反映骨形成的一项指标,P1NP 升高提示成骨活性增强,「 生理性增高 」 可见于儿童发育期、妊娠最后 3 个月,「 病理性增高 」 可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骨肿瘤、Paget 骨病(畸形性骨炎)等。

注:P1NP 经肝代谢,故其水平受到肝功能的影响。

6. 1 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

CTX 是破骨细胞分解 1 型胶原后的产物,是反映骨吸收的一项指标,CTX 增高提示骨吸收活性增加,可见于原发性甲旁亢、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aget 骨病(畸形性骨炎)、骨肿瘤、骨质软化症、肾性骨营养不良、成骨不全等等。

在有些医生看来,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吸收标志物(如 CTX)和骨形成标志物(如 P1NP)的变化趋势应该是相反的,即 「 骨吸收标志物 」 应该升高,而 「 骨形成标志物 」 应该下降,这种看法其实是错误的。

这是因为,骨吸收和骨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偶联过程,骨吸收加快必然伴随着骨形成加快,因此,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不同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往往是一致的,要么都增高(如绝经后骨质疏松),要么都正常(如老年性骨质疏松)。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张希诺
张希诺 副主任医师
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