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发表者:廖华 人已读
叶女士喜欢唱歌,她说音乐是她生活中最灵动的一抹色彩。
但4年前的一次脑梗,不仅让她失去了行走能力,更致命的是言语能力的丧失。
一想到再也无法像从前那样快乐地歌唱,叶女士就会默默流眼泪。
虽然之后的康复帮助叶女士重拾了独立步行和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但张口只能发出“咿咿呀呀”声仍然是她心里最深的痛……
再次唱起喜欢的歌曲成为她来到这里寻求帮助的驱动力。
根据评估,叶女士属于重度口语表达能力障碍,极重度听理解障碍,自发语输出几乎为零。
言语治疗师郭雪兰介绍说:“过去几年的传统言语治疗方法没有取得进展。因此,来自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霁达康复支持的临床团队决定采用创新言语治疗方法 MIT,并辅以音乐疗法和真实生活场景练习帮助改善她的表达能力。
MIT 疗法介绍
MIT 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借助语言中音乐的元素来提高患者语言表达的具有等级体系结构的系统间促进/重组的先进言语治疗技术,可以改善脑功能,增加弓状束神经纤维体积和数量[1],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于失语症治疗中。
MIT 治疗方法在英语语系下创建,霁达康复在引入这种治疗方法时克服了语系差异,参考大量文献,根据汉语的语言特点进行了定调以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
在 MIT 初级训练中,治疗师结合日常生活场景对图片进行说明,在每张图片训练结束后对叶女士进行提问,引导她使用训练的词汇回答问题。此外,还帮助她借助旋律来练习二字词汇表达。
为了避免治疗枯燥,言语治疗师团队找了叶女士喜爱的歌曲《九妹》,通过带唱训练的方式,逐步增加她的自发语。
言语治疗师郭雪兰解释说:“患者虽然罹患失语,但听到熟悉的歌曲时会产生语言‘组块效应’的条件反射,不自觉地随着旋律把歌词唱出来,通过健侧大脑音乐区激活语言功能”。
在听到喜欢的音乐时,叶女士会不自觉抬起头,跟随节奏哼出曲调,并随着节拍点头,发出“九妹”二字。言语治疗师们随后找出更多叶女士喜爱的歌曲,让她在哼唱中逐渐实现更多语言的输出。
经过一个月治疗,叶女士通过了 MIT 初级训练,可以自发输出30个以上的二字目标词,听理解和命名能力也有所改善。
第二阶段目标★
3字的动词短语回答问题,
减少其他代偿交流方式的使用
言语治疗师加大了 MIT 治疗难度,引导叶女士在二字表达的基础上,逐步进步到三字,并尽量脱离音乐成分,恢复正常语调。
因为在过去几年,叶女士长期处于口语表达障碍的状态中,她养成了用手势和表情进行代偿式交流的习惯,因此临床团队决定借助限制性诱导失语症疗法(CIAT)来锻炼叶女士的口语交流能力。
CIAT 疗法介绍
CIAT 通过强迫患者使用言语表达作为个体能力上限的基本交流方式,重新激活和重建语言回路,恢复患者仍然保留但不会应用的言语技巧,进而促进口语交流、避免其已变得困难的口语进一步失用。治疗中,治疗师禁止患者以表情、手势等方式进行交流(强制性诱导原则),使用该方法间接诱导患者用言语交流。
治疗师将叶女士和其他几位状态相似的患者一起组成了 CIAT 训练小组,根据生活场景进行问答练习。训练中会用挡板将几位患者隔开,在挡板的限制和治疗师的指导下,患者将分别作为提问者和回答者使用语言来进行交流。在这种训练下,叶女士逐渐有了更多的语言输出,尝试用手势和表情进行交流的次数也明显减少了。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