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思考
发表者:陈贤楠 人已读
门诊有感--再谈婴儿养育哪些事
妈妈与宝宝共同成长。因为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爆炸的社会,错误信息甚至对你无用的信息可能是噪音、垃圾反而会干扰影响你的工作 换句话说,干扰你养宝宝。如所谓按时或按需喂养,不能机械理解的。正确的信息才是知识,养宝宝也不能光靠知识。正确的信息是知识,但对你的宝宝无用的知识或者说你把所有的育儿的知识都不加区分的去实践那也会导致失败的。
一个医生如果他经验很丰富,很多知识,但是如果不加选择的针对看病的宝宝去应用也会无效的,甚至是误诊的。这就是我有时候说的医生不能在妈妈面前班门弄斧,或者因为妈妈们的信任提出很多的问题是有问必答。而这个答由于了解情况有限,有的时间的有限不能有足够的完善性就会造成无的放矢,有的甚至是错误的指导。所以我一直在强调,我们要提倡成功生养教成功的养育宝宝啊,不是片面强调科学育儿,科学生养教。一个宝宝一个样,妈妈最有发言权。
再说说乳糖不耐受或牛奶蛋白过敏也是一类问题,我在接诊中有些的宝宝在门诊诊断中是婴儿乳糖不耐受。我首先强调的他不是一个疾病,他是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问题,如果勉强的构成的疾病那也是一种亚临床状态或者是一种症候群,换句话说。如果按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灶这三个方面那么婴儿乳糖不耐受 他在这三个方面是不完善的或者说是不完全清楚的。当然重症或时间长出现合并症会构成病。另外一个角度它是一种定性的诊断,乳糖不耐受 具体的客观诊断可能可以评测定尿的半乳糖或者大便的还原糖,再加上临床的腹泻泡沫样酸味儿的大便放屁多肛周红肿,肛裂,肛周炎等来诊断,但是这些指标大都是定性的。从干预措施,即使用乳糖酶,那么每次乳糖酶滴剂的量和次数,也是要摸索着来,当然先按说明,但乳糖酶它的吸收 受肠道的酸碱性胆汁酸的浓度会有变化,医生只能大致的指导用药,而且要尽量少干扰宝宝吃奶。
再谈谈厌奶拒奶问题。一般说医学的诊断没有厌奶或者拒奶这个术语,从医学的角度可能会说喂养困难。这种说法的前提是宝宝没有器质性或其他病理生理原因啊,一般是指有喂养方式,比如说频繁更换喂养。选择的奶粉或者辅食不适合宝宝的个体味觉嗅觉。宝宝吃奶不是单纯的本能行为也不是像一般哺乳动物那样的生物学行为,新生儿小婴儿的吃奶绝对不是单纯的本能行为,所谓的饿了就吃 吃饱了不饿。从新生儿出生吃第一口奶开始,再随着日龄月龄的增长,婴儿的嗅觉味觉都在逐渐的形成,随着他的情绪发育心理发育。就会逐渐养成所谓的吃奶习惯。这就需要妈妈们对抚育养育孩子正确的观念。不要以为小宝宝不会说话就只是一个喂奶方法的问题。所以我强调亲子交流互动。不能只是盯着大便 而且要心理情绪,吃奶习惯培养训练。这在儿童发展心理发育研究中是明确的,宝宝的情绪思维发育在语言发育之前。
再说说所谓的忌口。从现代医学理论 生理学基础理论,妈妈的饮食是否对宝宝的过敏产生影响或者说妈妈的食物吧,能否经乳汁影响宝宝的消化道的过敏现象,这在医学上没有定论,不是一句两句话说清的,是一个多因素的问题,当然时间长也是要注意伴发问题,但肯定不是主要因素。当前临床上把牛奶蛋白过敏孩子的应对方法中,妈妈忌口甚至严格忌口是作为一个常规的方法首选的方法,重要的方法,我认为是一个误区。过度的严格的忌口,对妈妈生理心理情绪造成的影响,远远大于忌口所为获得的潜在好处。严格忌口更有害处。妈妈心理情绪造成的影响 也可以直接影响她喂养宝宝的行为动作 产生焦虑或者是忽视在喂养宝宝时亲子交流。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忌口的概念来自于中医,是正对病态或者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而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大多数不是妈妈饮食引起的,而是有内外因多种因素,怎么会变成妈妈忌口成为宝宝过敏的一个主要措施呢?
还应指出 所谓厌奶拒奶,喂养方式不当不适宜。不光是宝宝体重身高增长问题,它的危害还在于将来对宝宝亲子关系依恋类型 情绪心理发育,进食习惯的养成等干扰。对其各种潜能开发造成影响。
本文是陈贤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