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疝病

为什么会出现胃食管返流?

发表者:刘海 人已读

胃食管返流性疾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症候群,不仅会出现反胃,烧心等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而且还可以表现为耳鼻咽喉口腔及下呼吸道的症状。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胃食管反流呢?简单的来说,就是食管-胃抗返流装置出了问题。正常情况下,胃食管抗反流机制可概括为以下五套装置,即食管下端肌性阀门(这个阀门由胃食管结合部的括约肌、膈肌脚及膈食管韧带组成)、腹段食管、胃食管粘膜瓣、赫斯角以及食管蠕动的廓清功能。这五种抗反流装置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从不同侧面共同维护食管胃结合部的吞咽和抗反流功能。下面对这五种装置做一简述:

食管下端括约肌位于食管下端和胃的连接处,长约2到3公分,在静息状态下维持一个高压处,比胃内压力高5~10mmHg。当食物进入食管的时候,神经反射可以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舒张,允许食物进入胃内。当食物进入胃内以后,它恢复静息张力,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到食管。

膈肌脚为膈肌的肥厚部分,吸气时收缩,呼吸时舒张。吸气时胸腔的压力减小,食管内的压力也随之降低,这时候膈肌脚收缩可以防止胃内容物因胃-食管压力差增大而反流。

赫斯角为食管与胃底之间的夹角(也叫食管胃角,his角),英文叫Angle of His 。正常情况下是一锐角,从胃内观察,该角形似一活瓣,在胃内压增高,特别是在胃收缩的时候,它可以贴在食管的右侧壁上,从而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到食管。

随着年龄的增长,食管下段括约肌和膈肌萎缩,食管胃角变钝,食管胃韧带松弛。50岁以后容易产生食管裂孔疝,因此,食管裂孔疝简直就是食管反流性疾病的代名词。

肥胖病人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和腹腔内压力升高等原因,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有时胃内容物可如喷泉一般向上涌动,这样的返流多发生在夜间。

胃-食管粘膜瓣允许吞咽食物入胃,但防止胃内容物倒流入食道。

吸气时胸内食管内压降低,腹内食管内压增,因此,腹段食管对维持食管下段静息压具有重要作用。

食管正常的蠕动功能可以防止反流或将反流的胃内容及时排空,可以防止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如果以上抗反流装置出现问题,如食管裂孔疝、食管蠕动功能障碍,就可能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图1食管胃结合部抗返流装置的三驾马车:食管下端括约肌,隔肌脚,赫斯角

食管与胃之间的夹角呈锐角,形似活瓣


本文是刘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