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对孩子人格发展的影响
心理学家阿德勒指出人在出生后的头几年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是绝对重要的。还强调父母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有两类父母行为肯定导致儿童后来的人格问题这就是溺爱和忽视。

父母给孩子过多的关注和过度的保护就是溺爱,溺爱剥夺了儿童的独立性,会引起更强烈的自卑感,导致成年后的人格问题。例如,对孩子的“淘气”行为,有些父母要么不管,要么完全压制。他们总是要保护孩子骑马时别摔着,别被爱打人的孩子欺负,企图回避生活中许多丑陋的现实。结果、孩子长大后,没有应付各种生活问题的能力,你可能就认识一些这种早年受到溺爱的儿童,他们长大成人后,不能自谋生路,不能自己做出决定,不能应付生活中面临的日常问题和挫折。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自己作决定,即便他们有时会做错,但对他们的未来有好处。否则,他们成年后生活的特点就是“绝对没有信心、犹豫不决、过度敏感、缺乏耐性、离不开别人的支持”。阿德勒写到,“有证据表明,一个病人不能抛弃他早期获得的、被溺爱的生活方式。”(Ansbacher & Ansbacher,1956)。

怎样才算不溺爱呢?父母应鼓励孩子独立,允许自己做出决定,允许他们犯一些错误。但是,如果这种态度过了头,对孩子缺乏应有的关注,用阿德勒的话说就是忽视。这样的儿童长大后,多半变成冷酷的、怀疑他人的人,不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懂得爱。

有些人不能对别人的感情给予回报,他们对亲密的关系感到不舒服,对别人的密切接触有病态的反应。还有一些人特别依赖他人,总想获取而不想付出。在阿德勒主义心理学家看来,这种极端的冷酷和过度的自我中心,表明他从小受到父母的过度忽视或溺爱,并由此造成了这样的生活模式。对这些人,通过心理治疗会有所帮助。
本文是王赞利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