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阴镜下“隐形的癌前病变”无处遁形
小王今年36岁,近2年来一直受到外阴瘙痒的困扰。最初只是夜间瘙痒,后来慢慢发展成白天也痒,使她寝食难安、坐卧不宁,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节奏。刚刚晋升为公司的部门主管的她,没时间去医院挂号看病,自己上网一查觉得外阴瘙痒多半是阴道炎引起的,就自行去药店买些妇科洗液和阴道栓剂治疗。然而,她的外阴瘙痒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加重,小王这才痛下决心专门请假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的外阴病专业门诊看病。
医生先给她做了基础的妇科检查,外阴皮肤没有明显异常,白带化验也基本正常。但是在外阴镜检查时却发现了重大问题:医生用3%-5%的醋酸溶液纱布敷外阴2-5分钟后,在她瘙痒最明显的阴蒂部位在外阴镜下出现了“醋白上皮”,皮肤活检的病理结果提示是“外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这是一种外阴皮肤的癌前病变,多数需要手术切除外阴。但考虑到小王年轻、病灶没有浸润癌的成分,医生建议尝试外用5%咪奎莫特乳膏治疗。经过4个月的药物治疗,小王的癌前病变终于成功转阴,瘙痒症状也完全消失了。回想这一段就医经历,小王不禁觉得后怕,多亏做了外阴镜,一下子就发现了外阴的癌前病变,“排查”出这个隐藏的“定时炸弹”,使她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外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Vulvar 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 VHSIL)是一种由不典型增生的鳞状细胞构成的外阴癌前病变,与高危型 HPV 的感染密切相关。VHSIL最大的危害是有一定的恶变潜能,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其中15%-25%会进展为外阴鳞状细胞癌。近20年来VSIL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尤其是在35-40岁的女性中发病率不断增加,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VHSIL的症状非常不特异,常表现为外阴瘙痒,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也可有灼痛、阴道异常分泌物、色素沉着、溃疡、丘疹等表现。所以,临床医生往往无法通过症状和肉眼观察得出VHSIL的诊断,只有在外阴镜或阴道镜指导下对可疑部位进行活检,送病理检查才能确诊。外阴镜(Vulvoscopy)实质上是一个低倍的放大镜,可以很好的帮助医生观察外阴皮肤的纹理和色泽。用3%-5%的醋酸溶液纱布敷外阴2-5分钟进行醋酸染色,在外阴镜下前后对比发现“醋白上皮”,可以明显提高外阴病变的活检准确率,让肉眼不可见的“隐身”病灶瞬间完全“显露”出来。绝大部分 VHSIL 可在外阴镜醋酸染色时都会出现醋白上皮,如果醋白试验阴性,那么患 VHSIL的可能性就很低了。文献报道外阴镜诊断VHSIL的敏感性为97%,阴性预测值为98%。
小王的真实经历也提醒我们,千万不能忽视长期顽固的外阴瘙痒,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是阴道炎之类的“小问题”,而应该及时到医院挂号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变成“大问题”。另外,外阴镜是发现外阴癌前病变的“照妖镜”,有了这个“神器”医生才能“精准”的定位病灶,进行“精准”的病理活检。
本文是胡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