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杨明烽
杨明烽 副主任医师
东阳市人民医院 心脏外科

动脉导管人人有,未闭却是个事

671人已读

动脉导管未闭是最常见的四种简单先天性心脏病之一,通常来说,适时治疗,简便安全有效,一次性治愈。但也有少部分人因为发现时已经是该疾病的晚期,导致治疗非常棘手且效果差而殊为可惜,有一部分早产儿,动脉导管闭合术是其人生需要面临的第一次手术。每个人在胎儿期都需要动脉导管才能正常发育,在出生以后,没有按时自行闭合的动脉导管则需要区别对待,很粗的未闭动脉导管是能“伤心毁肺”的病,细小的则只是个事,不必过虑。希望此文能让你全面了解动脉导管这点事。

每个胎儿都有动脉导管


动脉导管,顾名思义,其位于人体的两大动脉,即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作为沟通两者的血流通道。

胎儿在妈妈的子宫内,所处的环境与出生后大不相同,其身体机能也得有相应的差异。其中最大的一点是,胎儿处在羊水中,肺不需要工作,故也不需要通过太多血流,肺动脉内的大量血流并不需要流经肺,那么就得通过动脉导管直接流入主动脉。所有的胎儿都得有动脉导管。

动脉导管何时闭合

胎儿出生以后,开始呼吸,肺得工作了,全身的血液流过肺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动脉导管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得功成身退,自行长闭掉,变成没有管腔的动脉韧带,这个过程对于足月儿一般在几天内完成。

动脉导管未闭有什么危害

动脉导管未闭,可以“伤心毁肺”。

没有闭合的动脉导管中流过的血流,相当于没有参与全身的循环,很快又回到心脏,对于心脏来说,这部分血流是额外的工作量,这就增加了心脏的负担,造成心脏扩大,心脏受不了就引起心力衰竭。

正常的主动脉内的血压远高于肺动脉,如果存在动脉导管未闭,那肺动脉内的血压会上升、血流量增加,长期的血流冲击,会造成肺小动脉的损害,引起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最后与主动脉一样高甚至更高,这时就到了动脉导管疾病的终末期,即艾森曼格综合征。

动脉导管未闭如何确诊

动脉导管未闭诊断主要通过听诊、心超和CTA检查来发现,一般确诊比较容易。

动脉导管未闭,除了新生儿、艾森曼格综合征或非常细小这三个情况外,一般都有明显的心脏杂音,有一定经验的医生,只要在胸前左前上区域用听诊器一听,就能发现,甚至可以根据杂音的特点大致判断动脉导管的粗细。新生儿因为身体循环状态刚从胎儿切换过来,肺动脉和主动脉之间的压力差还不是太显著,导致流过动脉导管的血流量不大,而没有明显杂音。艾森曼格综合征时,杂音不明显的机制与之类似。

心超检查,可以测量动脉导管的粗细、直径、肺动脉压力。

CTA检查,是打显影药水(碘剂)的CT检查,这是诊断动脉导管未闭的大杀器,精准度极高。但费用较高,且要打药,所以一般用在手术前的最后确认。因检查中要确保不动,所以幼儿检查时就得镇静甚至麻醉,所以也就不一定查。

健康锦囊,如何正确面对动脉导管未闭

在实际中,对于动脉导管未闭,根据年龄,场景如下,我一一准备了相应的应对之策。

场景一:早产儿

早产儿经常存在动脉导管未闭,体重越小、孕周越低者,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越高。严重者,可因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造成死亡。目前国内的医疗条件下,早产儿常会入住新生儿科,新生儿科对于动脉导管未闭重视度很高。如果动脉导管未闭有一定粗细,对患儿造成了一定的心肺负担,直接的治疗有两种,一为药物,布洛芬或吲哚美辛,促进其闭合;二为手术,如果动脉导管相对较粗,且对心肺功能造成显著负担,经过药物治疗无效,则需要手术,一般在左后胸,即左腋窝靠后的位置,作一个几厘米的切口,手术将动脉导管闭合。

场景二:足月儿

足月儿对动脉导管未闭耐受性良好,通常使用药物也不能促进动脉导管闭合,但一般不需要在新生儿乃至幼儿期手术。按约复诊即可,不必过虑,有一部分会逐渐自行闭合。

场景三:幼儿

幼儿常因感冒、肺炎等就诊于儿科,儿科医生听诊常能发现动脉导管未闭,进而心超检查后确认。

如果患儿体重已经有10-15千克,常能进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即通过在大腿根部的血管处穿针,以血管为通道,将塞子一样的封堵器或弹簧圈输送至动脉导管处释放,就能闭合之。

因为介入治疗无疤痕,且并发症风险并不高,微创手术,一想到这是先天性心脏病,故父母常乐于接受。但此时要想明白,手术的必要性和时间安排,以免做出不甚合理的决策。

动脉导管要有一定粗细才能造成心肺损害,且这种损害是长期和缓慢的。幼儿常有感冒、发烧,并不能全部归罪于动脉导管未闭。

对于不是太粗的动脉导管,可能对身体的伤害并不大,但其造成的心脏杂音和心脏病的帽子,会造成入托、入学、就业、择偶时的困扰。

如果连心脏杂音都不甚明显,动脉导管很细,其实从医学上,手术闭合之的需要很小。

场景四:成年人

如果动脉导管并不粗,没有造成心脏,主要是左心室的扩大,手术的紧迫性很小。

如果左心室扩大,且经过分析是由动脉导管未闭引起,应近期行介入封堵治疗。

即使有严重肺动脉高压,但年龄较轻,并不一定是终末期阶段,可以试行介入封堵,切不可轻易放弃,封堵后很多病人肺动脉压力会显著下降,如放弃,则逐步进入终末阶段。

经过严格评估确实已经处在艾森曼格综合征这一终末阶段,治疗非常棘手,这些病人通常经济状况也较差,治疗选择包括吸氧、药物、移植。

综上,动脉导管未闭,最重要的医疗决策是,早产儿如果存在较粗的动脉导管未闭,可能需要面临人生的第一次手术。对于儿童或成年人,是否接受介入封堵治疗则要想清楚手术的价值以正确决策,开胸手术目前基本已经被介入治疗替代。

对于动脉导管的粗细,医生常通过心脏杂音性质、心超报告、CTA阅片测量三大手段结合病人的整体情况来综合分析,对于大众,在查看心超报告时,要注意动脉导管的最小直径才是代表其粗细的指标。

对于给出治疗建议,医生也存在积极和保守的倾向性差异,有些医生认为,新生儿以后,所有的动脉导管未闭都该手术闭合,有些医生则认为除非有心肺受损的依据,手术不必操之过急,可以暂时观察,对于相对细小的动脉导管,尤其是没有杂音的,一辈子也没必要去手术。


杨明烽
杨明烽 副主任医师
东阳市人民医院 心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