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体切除术后都需要趴三个月吗
王阿姨因为视网膜脱离于眼科医院就诊,医生进行了仔细的术前检查评估,拟行玻璃体切除术。王阿姨私下和一些病友交流,听说手术以后要趴三个月,这下让本来就有颈椎病的她愁坏了,心理包袱很重。那到底玻璃体切除术后需不需要趴三个月呢?让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的小知识。
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严重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手术方式,比如视网膜脱离、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眼外伤等。目前该技术成熟,已经进入微创化时代,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效果大大提升。玻璃体切除术常常联合眼内填充,一般填充物为灌注液、气体以及硅油。医生会根据病情决定手术填充物的种类。病情较轻的病例一般填充灌注液,术后对体位无要求;部分病例填充气体,一般分为空气和惰性气体,目前由于惰性气体短缺,大多为空气填充;较为严重的病例常填充硅油。那为什么需要填充气体或硅油呢?由于气体或硅油比水的密度低,且具有良好的表面张力,玻璃体切除后往往需要在玻璃体腔填充气体或硅油对视网膜进行顶压,以帮助视网膜病变的愈合或视网膜复位。那术后到底需要维持什么样的姿势?并且维持多久呢?姿势一般是由于视网膜病变的位置决定,一般要求视网膜病变的位置位于最高点,即视网膜下方的病变或者黄斑病变,需要趴着,上方的病变侧卧或正常体位即可。空气约7-10天吸收,术后常需维持体位一周左右。硅油填充一般需要维持相应的体位2周左右。
医生和王阿姨介绍了相关的小知识,很快卸下了心理包袱。玻璃体切除术后根据病情和填充物选择合适的体位及配合的时间即可。
本文是储昭节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