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白癜风的论治
儿童白癜风的发生常为多种因素共同致病,均与气血津液变化有关,气血失和是关键。《诸病源候论》认为,白癜风“是风邪搏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气、血、精相互影响,共同作用。
白癜风是一种获得性、特发性皮肤病,以局限性或泛发性皮肤脱色斑为特征。虽不影响身体健康,但病程较长,皮损影响美容,往往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心理发育未成熟的儿童、青少年患者。该病全球患病率约为 0.06% ~ 2.28% ,无明显性别、年龄、种族差异[1]。约有 50% 的患者在 20 岁之前发病,25%的患者在 8 岁之前发病。儿童白癜风发病平均年龄 4~ 5 岁[2] 由于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药品滥用、学习压力等因素,儿童白癜风有逐渐增长的趋势,据统计,年龄在15岁以前的患者占整个白癜风患者群体的28%以上。越来越多的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容易患上白癜风。
白癜风和一些自身免疫病及内分泌疾病如斑秃、甲状腺疾病、乙肝、贫血、阿迪森氏病等有一定相关性。这些疾病在儿童白癜风患者中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尤其多见于非节段型患者,其中最常见的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2]。这类疾病在儿童白癜风患者中的发病率相较成人患者低,往往不出现临床症状而仅在血清中检测出异常升高的自身免疫抗体,如甲状腺抗体、抗核抗体、抗壁细胞抗体等。
晕痣,在儿童患者中也较为常见,以散发型患者最多[3
针对儿童生理病理特点:肾常虚、脾常不足,因此只有脾之阳气健
运,阴液充足,则消化吸收和运输布散才能调达,人体机能旺盛,营养物质充沛,水液代谢正常,机体才能保持正常生理功能。
钱乙倡“脾胃虚衰,诸邪遂生之说”强调脾胃在小儿发病、治疗上的重大意义。脾胃易为邪伤,则会出现功能紊乱的表现,挑食、偏食的儿童白癜风患者常表现为脾胃虚弱证。所以要注重健脾和胃,以充后天之本。
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入手,一方面:脾胃是一对具有升降、纳化既矛盾又相互协调的脏腑,对脾来说,利湿可调和脾,升阳利脾健运; 对胃来说,清热可清胃热,养阴即是养胃。
另一方面:小儿脾常不足,这种脾常不足不能完全理解为虚证,在生理上处于发育阶段脾胃功能尚未健全,而机体又期待需求水谷精微的滋养; 在病理上既有实证,又有虚证,常虚实夹杂,因此须做到补不碍滞,以调理脾胃助调达为目的,临床常用健运补脾、消导运脾之法,
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主要治则的基础上用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炒麦芽、六神曲及有光敏作用的补骨脂、菟丝子、旱莲草、白芷、生甘草。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皆不足。《育婴家秘 · 五脏证治总论》中指出:“五脏之中肝有余,脾不足,肾常虚。”作者通过多年的临床体会,认为儿童白癜风主要由饮食偏食、或厌食致脾胃虚弱;或因先天不足,肾气亏虚所致;或与肺气不固,营卫失和有关。总的辨治法则。从肺、脾、肾三脏出发。
对小儿“肝常有余”理论的认识,是从小儿"肝常有余"特性论述青少期情志异常证治机制。认为青少期情志异常与肝关系密切,"肝常有余"是青少期情志异常的病理基础之一,其治则为肝郁气滞型宜疏肝调肝,肝郁化火型宜清肝柔肝,肝阳上亢型宜抑肝平肝。
五大致病因素
1、饮食失调——脾胃不和
2、滥用抗生素、激素——肺卫失和
3、遗传因素——肝肾亏虚
4、精神压力——肝郁气滞
5、外伤——气滞血瘀
儿童白癜风的发生常为多种因素共同致病,均与气血津液变化有关,气血失和是关键,《诸病源候论》认为,白癜风是风邪搏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气、血、精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肤色的晦明存亡,既依赖于肝肾精血的濡养,又需要肾气的温煦和肝气的条达,而气血都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和肾中精气。 总的病因病机:多种治病因素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经络阻滞,气血失和、肌肤失养所致。
一、内治法
1、脾胃亏虚
主证:皮肤出现淡白色斑块,尤以口周,唇角及足部为多。伴食欲减退,食后腹胀,烦躁哭闹,有口气、腹胀、大便或干或稀。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夜眠欠安、脑袋出汗,爱趴着睡、睡时眼睛漏缝。舌质偏红、舌苔白厚或厚腻。
治疗:健脾和胃、开胃消食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中成药:人参健脾片、健胃消食片、保和丸、参苓白术散、六君子丸
脾胃共同主持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但性能上各有特点。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主降,使饮食物及其糟粕得以下行,脾气主升,则饮食物之精华得以营养全身;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这种纳与化、升与降、润与燥,相辅相成对立统一。脾胃不和,即是这种对立统一的失调。临床凡能引起脾胃功能失调的原因,如饮食不节(洁)、偏食、嗜食,过食辛辣、麻辣等均可导致脾胃不和,日久,气血生化乏源,肌肤失养,而出现白斑。
2、肺卫不固
主证:皮肤苍白色斑块,尤以面部,胸前,手部为多。伴汗出恶风,稍动汗出尤甚,或表现半身、某一局部出汗,易于感冒,流清鼻涕,咳嗽,体倦乏力,周身酸楚,面色晄白,少华,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益气固表,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加减。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芪枣颗粒
小儿形气未冲,脏腑娇嫩,而肺为“娇脏”,易受外邪侵袭,感受风寒之邪,出现恶寒、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西医大多用抗生素治疗,甚至激素,滥用抗生素、激素,至儿童体质更虚,肺气亏虚,表虚失固,营卫不和,汗液外泄,故见汗出恶风,易于感冒;气不足,则机体失养,面色晄白,少华;气虚,则体倦乏力;肺主皮毛,肺气亏虚,不能荣养皮毛,则肌肤瓷白或苍白。
3、肝肾亏虚证
主证:皮肤、毛发或毳毛发白,主要在乳房、外阴、肛周,小腹、肢端皮肤呈瓷白色或白色,伴记忆力下降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神疲嗜睡,易怒,烦躁,盗汗,多动,失眠多梦或梦游。腰膝酸软,牙齿松动,小便清长或夜尿、尿床。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疗:滋补肝肾
方药:左归丸或肾气丸加减。
中成药:肾气丸、紫铜消白片、天麻首乌片、二至丸
肾为先天之本,其荣在发,肾精亏虚,毛发失养,则皮肤、毛发或毳毛发白,肝肾同源,病理上肝肾之间也常互相影响,肝经所循之处皮肤毛发克累及。肝肾阴虚,髓海失充,则记忆力下降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肝阴不足,阴虚内热,则易怒,烦躁,内迫营阴则盗汗,肝肾阴虚不能儒养筋脉测腰膝酸软。虚火内扰,心神不宁,则失眠多梦或梦游。
4、气滞血瘀证
主证:白斑发生于身体某一部位,位置相对固定,皮损多为不对称性白斑、边界清楚、多发于外伤或其他皮肤损伤后、白斑色偏暗、可有稍微疼痛感斑内毛发变白、病情进展缓慢、可伴有面色发黯、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静脉迂曲、苔薄、脉细涩 伴胸腹胀满、气郁不舒以及心烦不安。发展缓慢,病程长,容易在外伤后,皮肤出现青紫、红肿、刺痛等表现。
治疗: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中成药:桃红清血丸、乌龙散、白癜风丸
由于气血瘀滞、经络受阻、毛窍闭塞、不能荣养体肤而成白斑、如《医林改错》所言血瘀于皮里所致;血行不畅、肌肤失养、则面色发黯、肌肤甲错。
二、外治法
药物烫熨疗法:是中医的外治方法之一,它是应用发热药包在人体的一定部位上进行温蕴、摩擦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疗法。 ”我国现存的最早医学书籍《五十二病方》中,就已有熨疗法的记载;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也有“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的论述;《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方法:药包成分:桂枝、红花、艾叶、浮萍、紫草、补骨脂、自然铜、生姜等各10克,研粗末,放锅内煮热,旺火蒸热取出,乘热把药包白斑部位上熨烫,30分钟。每日一次。
利用药物和温热对局部组织的刺激,致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而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某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能强烈刺激腧穴,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体产生某些抗体,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其次是表现在调节经络阴阳的作用。利用药物的温热性能和外加热力,刺激局部经络穴位,可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功效。
灸法:指以艾绒为主要材料,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熏灼体表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也可在艾绒中掺入少量辛温香燥的药末,以加强治疗作用。该法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祛寒逐湿,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并可用于保健。
驱白药灸(李小莎专利):艾绒、红花、浮萍、石菖蒲掺入混均、用棉纸包裹制成的圆柱形长卷,以温经散寒,行气活血。

用法:一天一次,灸完搽药。
灸疗原则:疏风通络,调和气血。
①药灸:用五倍子、桑叶、威灵叶、当归,白蔻仁各100g,石菖蒲,白芥子各30g,全蝎10g,共研细末做成艾炷,施灸患处,每次灸3~5壮,10~15日为1疗程。药灸:用五倍子、桑叶、威灵叶、当归,白蔻仁各100g,石菖蒲,白芥子各30g,全蝎10g,共研细末做成艾炷,施灸患处,每次灸3~5壮,10~15日为1疗程。
②艾条温和灸:以灸皮损局部为主,每日施灸1~2次,每次10~15分钟,以灸局部高度充血为止,其余各穴,同时灸3~5分钟。对于皮损面积大者可用回旋灸法。总之,以灸至白斑转为正常皮肤为度
③艾炷隔姜灸:以灸皮损局部为主,每日灸1次,每次施灸5~8壮,艾炷如麦粒或黄豆大。其余每次灸3壮。
④梅花针加艾条回旋灸:先用梅花针叩刺病损区,由外周向中心呈环形密刺,作重刺激,以局部渗血为度,然后施行艾条回旋灸20~30分钟,以局部充血发赤,无灼痛为度,其余各穴艾条温和灸3~5分钟。每3天灸治1次,5次为1疗程。
白癜风,中医学认为是由脏腑功能失调、风邪客于腠理、搏于皮肤,导致气滞血瘀、皮肤失养所致。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艾灸疗法具有活血化瘀祛风的疗效,通过艾条悬灸,使患处皮肤温热红润,血运加快,促进疾病的康复。但需注意,因白癜风是一种顽固性皮肤病,治疗时收效较慢,很难在短时间内获愈,从开始治疗到出现疗效均需一定的时间,所以要使患者树立信心,保持心情舒畅,要积极配合治疗,坚持长期治疗。
火针疗法,古称烧针,是将针在火上烧红后快速刺入人体相应部位,而达到温经散寒、补益阳气、调和气血、畅通经络、去腐生肌的一种古老疗法。
取穴:阿是穴(局部皮损)、足三里。器材:选用规格为0.40毫米×45毫米的针具,操作方法:患者取安静舒适位,常规皮肤消毒。操作者左手持酒精灯(内装1/3酒精即可),点燃后尽可能靠近施术部位,右手拇、示、环指持针,置针体于火焰的中心部,先加热针体,再加热针尖,把针烧至发白,运用腕力稳、准、快速直刺入皮损,然后迅速出针。阿是穴点刺深度不超过皮损基底部,根据病变范围不同,针间距为3~5毫米,稀疏均匀,由病变外缘环向中心点刺,所刺面积约占皮损面积的80%,以针点均匀、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儿童白癜风的防治
合理膳食,加强营养:患病后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多食用高蛋白、高能量、维生素B族含量高的食品,少吃或不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
2、轻心理压力,避免精神伤害:患儿会承受来自家庭、生活环境、学校及同学等的压力,给予患儿安慰和关怀,减轻其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避免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等,也是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3、持续治疗,避免间断:白癜风治疗疗程长,患儿较难接受和配合,尤其是外用疗法,很难每天坚持搽药,所以患儿亲属应耐心引导,妥善照料,坚持每天检查和督促用药,协助涂搽处用药,并帮助患儿掌握用药方法。
欧阳恒老师认为本病应“三分病,七分养”,在临床应重视心理调摄,情志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病人提出了“五心”的要求——决心、信心、恒心、耐心、关心,即要有治疗的决心,有治愈的信心,有较长时间用药的恒心,有等待病情好转的耐心,再加上家人的关心。五心齐备,排除患者心理上的阴影,解除患者思想上的负担,有利于疾病的治疗。配合饮食调摄。“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平时宜多吃“黑色食品”,如黑豆、黑米、黑芝麻、核桃肉等;用路路通为引药,祛风通络、通行十二经,引诸药直达病所。
本文是李小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