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付朝杰 三甲
付朝杰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新生儿循环特点(动脉导管,卵圆孔)

1080人已读

出生后随着新生儿的呼吸建立,肺泡扩张,肺小动脉扩张,肺血管阻力快速下降,出生后24小时,平均肺动脉压力降为体循环血压的一半,此后呈缓慢降低。肺循环压力和阻力下降,使肺循环血量明显增多,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的血量也明显增加,左心房压力增高,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使卵圆孔发生功能性关闭,右心房血流不再通过卵圆孔进入左心房;出生后1年以内卵圆孔发生解剖性闭合,形成卵圆窝。新生儿时期卵圆孔关闭往往并不完全,可以检测到少量的左向右分流。20%~25%的正常人卵圆孔没有完全解剖性闭合,但一般不产生血流动力学异常。

出生后脐带结扎,低阻力的胎盘循环终止,体循环阻力增高,因此,从肺动脉经动脉导管流向主动脉的血流逐渐减少,最后逆转为血流从主动脉反向流入肺动脉。氧合血对动脉导管的刺激,加之内源性物质如前列腺素、缓激肽等的作用,使动脉导管壁平滑肌收缩,动脉导管发生功能性关闭,出生后6~8周内动脉导管闭锁,形成动脉韧带。足月儿约80%在出生后10~15小时动脉导管形成功能性关闭;约80%婴儿在生后3个月内、95%婴儿在生后1年内形成解剖上关闭。随着动脉导管关闭,主动脉血液全部注入降主动脉,胎儿时期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与动脉导管入口之间的主动脉峡部逐渐扩大,一般在出生后3~4个月内峡部消失。若持续不消失则形成主动脉缩窄。

脐带结扎后,脐动、静脉退化,6~8周后完全闭锁,逐渐形成韧带。静脉导管逐渐闭锁,形成静脉导管索。

综上所述,出生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新生儿肺循环和体循环逐渐分隔并形成“串联循环”。这种变化使血液气体交换部位由胎盘转至肺部。但在新生儿早期往往经历了一个过渡阶段。出生后5天内,体、肺循环很不稳定,可以出现下列情况:①肺血管阻力下降不完全,心内和大血管水平仍可存在右向左分流或双向分流。②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如感染、酸中毒等原因,可以导致已经关闭的动脉导管再开放。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早产儿。③容易受先天性心脏病影响。如合并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者肺动脉压力的生理性下降缓慢;如伴有右心梗阻性先天性心脏病者,由于持续低氧血症和右心压力增高,可使动脉导管持续开放,卵圆孔延迟不关。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付朝杰
付朝杰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