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髓损伤后如何康复-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
脊髓损伤可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与继发性脊髓损伤。前者是指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髓所造成的损伤。后者是指外力所造成的脊髓水肿、椎管内小血管出血形成血肿、压缩性骨折以及破碎的椎间盘组织等形成脊髓压迫所造成的脊髓的进一步损害。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胸腰段损伤使下肢的感觉与运动产生障碍,称为截瘫,而颈段脊髓损伤后,双上肢也有神经功能障碍,为四肢瘫痪,简称“四瘫”。
知道了关于脊髓损伤的定义后,那么,关于脊髓损伤的术后康复,我们需要知道这些:
1、运动训练
急性期康复治疗中运动训练的目的是防止关节挛缩和畸形的发生,预防压疮及其他并发症。方法包括良肢位训练、正确体位的摆放、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体位变换以及个人卫生护理等。
恢复期的运动训练主要有良肢及残存肌肉力量的增强训练、耐力训练、体位变换训练、站立及行走训练、矫行器的使用等,目的是最大程度发挥机体残存的功能,尽可能使患者生活能够自理,并回归社会。
2、矫形器及辅助用具的应用
脊髓损伤患者使用合适的矫形器和辅助用品用具,是完成日常生活动作所必需的;特别是在作业治疗时,选用和定制适合患者的矫形器和辅助用品用具,完成特定动作,能使患者尽早恢复独立生活能力。
3、减重步行训练
减重步行训练可使支撑能力不足的患者早期进行步行训练,能有效地激活运动皮质和脊髓节律性运动中枢,促进脊髓损伤运动功能及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
4、物理因子
电刺激在脊髓损伤后早期可以减少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再生;后期减少损伤后的并发症,有利于脊髓损伤的恢复,改善患者的机能状况。
5、高压氧治疗
脊髓损伤后不但存在急性期的细胞坏死,也存在亚急性的细胞凋亡,其细胞凋亡持续 3~4 周。高压氧治疗原理是将患者置于 4 倍于大气压的密封高压氧舱内,把纯氧压入受损的脊髓细胞,激活细胞,可阻止或逆转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病理改变,促进脊髓神经的恢复,是目前国际、国内公认的治疗脑和脊髓损伤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此法在治疗脊髓损伤方面疗效显著,应该在受伤早期(3~4 周)及早治疗。对中晚期的治疗效果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6、中医针灸
中医针灸可促使休眠的神经组织早日苏醒,促使受损神经元蛋白合成与纤维再生, 改善患病部位的微循环与组织代谢,提高脊神经细胞对病变造成的压迫、缺氧等的耐受性;利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7、心理干预与家庭支持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突然面对残疾,都会受强烈的负面心理影响。常见心理发展分期:否认沮丧期、冷静再认期、形象重塑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自卑。心理关注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躯体功能状态,并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8、药物治疗
人们研制出许多药物,希望能阻止或减少继发性改变对脊髓的损害,或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目前临床应用的有各种抗氧化剂、自由基清除剂、神经节苷脂及甲基强地松龙等。
9、干细胞移植
近年来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脊髓损伤。这为脊髓损伤提供。
说完怎样康复,那脊髓损伤又怎样预防?首先我们应该避免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一些事故,拒绝酒后驾车。其次,在运动过程中,不要盲目从事不适合身体的运动。我们旅行时,必须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并按照要求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简介:
彭松林,医学博士(M.D)、哲学博士(Ph.D),深圳市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脊柱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后导师,香港大学博士毕业,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工作10多年,获得“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称号。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南加州大学深造学习。目前是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COA)基础学组青年委员,NASS、ASBMR、ORS会员。擅长脊柱退行性疾病(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疾病)的微创和开放手术,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微创手术。科研团队长期从事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基础和转化医学研究。在Nature Medicine, Nature Communications,Small,JBMR,Bone,JOR等权威期刊发表 SCI 论文 40 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基金近 15 项。
彭博士门诊时间地点:每周三全天;深圳市人民医院(二门诊)门诊大楼12楼5号诊室
深圳市人民医院地址: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北路1017号(地铁3号线翠竹站D出口)
挂号电话:0755-82297791
本文是彭松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