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痣?不是痣?

上图中哪些是痣?哪些不是痣?不是痣,又会是什么?该如何处理?
本文所讲的痣是指色素痣,是黑色素细胞的良性肿瘤,几乎人人都有,不处理也没问题,很多名人面部都有大“痣”;但如果恶变,则为人人闻之色变的“恶性黑色素瘤”,即黑素瘤。我国黑素瘤的发病率相对偏低,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3%。但增长速度远超过其它恶性肿瘤,2004年统计结果显示已增至1/10万,是我国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黑素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随着肿瘤厚度的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成倍增加。【《中国黑色素瘤诊断治疗共识》解读.中国处方药.2008(11)】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
痣出现变化,要考虑是否恶变,其实,跟痣容易混淆的皮疹更常见的是良性的病变“脂溢性角化病(老年疣)”和恶性程度很低的“色素型基底细胞癌”。下面讲讲如何分辨这四种疾病,鉴别方法主要通过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皮肤镜检查以及必要时的病理活检;皮肤镜被称为皮肤科医生的听诊器,为无创检查手段,通过放大、观察到皮肤深层的原理进行诊断。
1、色素痣:一般出现于儿童、青少年时期,可以逐渐增大,面部、躯干、四肢都可出现,过度日晒可诱发痣的发生及生长。40岁以上还出现“痣”,要考虑脂溢性角化、色素型基底细胞癌及黑素瘤的可能。出于美容目的,痣小于3mm可以激光治疗,建议一次性做干净,不能反复刺激,否则可能出现恶变,因此,不建议进行点药水、冷冻治疗;大于3mm建议手术切除,术后当然可能会有瘢痕,但一般用细线缝合,瘢痕不会很明显,即使出现瘢痕,也可用激光治疗进一步修复。

此2例为色素痣,右侧为皮肤镜照片,细节需要通过专业的学习才能掌握。
2、脂溢性角化:一般30岁以后出现,也称老年疣,其实也不是老年人才有。表现为棕色、褐色甚至黑色的丘疹,逐渐增大,多见于头面部,因为晒多了容易长,也可见于躯干部,1年内大量出现的话,要注意胃肠道肿瘤的可能,最好做胃肠镜检查。治疗上可以激光、冷冻或者手术切除,激光、冷冻治疗简单方便些,手术切除可做病理检查进一步确诊。

此病例为脂溢性角化,看起来令人担心,但经皮肤镜检查,排除基底细胞癌及黑素瘤,经冷冻治疗 2 周后,皮疹脱落 ,2月后红斑消退 。

此病例躯干部位有黑色、褐色丘疹,且短期内增多明显,皮肤镜观察到有少量的色素痣及大量的脂溢性角化,可进行激光或冷冻治疗,同时建议行胃肠镜检查及排除肿瘤。
3、基底细胞癌:一般出现于中年以后,可表现为肉色、淡红色、黑褐色丘疹,生长较快,容易溃疡、出血,表现为黑褐色是容易与色素痣、脂溢性角化混淆,治疗上建议切除、切干净并行病理活检。

此病例为基底细胞癌,患者以为是色素痣, 经 皮肤镜检查并行手术切除确诊。若行激光治疗容易复发、扩散。

此病例为较典型的基底细胞癌表现,皮肤镜显示典型特征,经手术切除活检确诊。
4 、黑素瘤: 儿童、青少年少见,多见于中老年, 常常是色素痣恶变引起, 如果色素痣出现ABCD表现, 即 皮损不对称 ( Asymmetry )、 皮损边缘不规则 ( Border irregularity )、 皮损色泽多样 ( Colour variegation )、 直径大于6 mm ( Diameter ) ,需要警惕恶变, 另外,经常摩擦部位的色素痣,也要多加小心。 治疗上需要根据肿瘤的深度进行不同程度的扩大切除, 必要时需加用 大剂量干扰素、生物制剂等治疗, 并要 随访 观察有无复发 、 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

此病例为足底色素痣恶变引起,皮疹不规则、不对称、颜色不均匀,直径大于6mm;皮肤镜见多种颜色、蓝白幕、边缘放射纹、皮嵴模式。
5、小结:简单地记住要点,有助于正确认识色素痣,减少恐惧,出现问题时及时求医,皮肤镜的描述就留给医生掌握吧!

本文是郑利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