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_好大夫在线
7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图文文章

合适的家庭土壤才能培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发表者:李华 人已读

2021年3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青少年抑郁发病率24.6%,重度抑郁发病率7.4%。媒体报道或者同事朋友不时谈及学生自杀的消息。接诊中也经常碰到不少学生因患焦虑或者抑郁而影响学业。情绪问题已是困扰青少年的一大杀手,摧毁了许多家庭的幸福。想想自己是医生,对心理学一直感兴趣,同时也是孩子的父亲,一直想聊聊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个话题,但千头万绪,竟无从谈起,皆因孩子情绪问题的成因太过复杂。但还是想通过自己与孩子相处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结合所了解的心理学知识,探讨家庭如何避免成为孩子心理问题的肇因,而变为培育心理健康孩子的优良土壤。我先来谈谈家长可能存在的问题,再探讨怎么做才合适。

我先结合我个人经历和临床经验浅谈家长的育儿问题。

部分家长的育儿问题之一:把孩子当做自己的一部分,始终无法放手。自从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孩子成了家中的独苗,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六双眼睛盯着一个孩子。过多的呵护和关注让孩子无法形成独立的自我,孩子想要的不想要的,父母已经都准备好了。孩子想做的事,许多时候父母都因不希望孩子辛苦或冒险而阻止或代劳了。孩子想做的决定,父母也以孩子不成熟等理由替他做主了。等孩子成年了,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独立处理过多少事、也没有做过什么主,遇到问题就想到父母。这时候父母又开始数落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种状况下本不自信的孩子更加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他们没有意识到孩子的现状是自己造成的。

部分家长的育儿问题之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简单化,以考试分数评价孩子是否优秀。社会和学校自不必说,往往宣扬状元和名校升学率,好成绩成了优秀的代名词。身边的同事朋友相互交流,谈到孩子话题时往往主要谈上的哪所学校?成绩怎么样?孩子成绩平平的父母则羞于启齿自己孩子的情况,普遍对学霸及其父母顶礼膜拜。平时在孩子面前也会自觉不自觉流露出对他的失望。如此情况下孩子很少得到正面评价,会变得不自信,并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作为父亲的我曾经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急得睡不着觉,时不时把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归结于自己的失败,一到孩子成绩发布之日就紧张不安,看到不理想的分数也控制不住情绪,与孩子交流时容易出现过激语言,偶尔还体罚孩子。幸亏自己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情绪激动之后会反省自己的行为,适时对孩子表达自己的歉意,避免自己的过激负面评价对孩子造成永久的伤害。

部分家长的育儿问题之三:对孩子期望过高。“学而仕则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上述谚语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强调了学习的目的性之一就是为了功成名就。这种文化传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让我们对孩子的期望过分功利化。部分高知父母以自己过往经历和成就作为标准要求孩子,而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父母则把过去自己未达到的目标投射到孩子身上。过高的期望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部分孩子会过早产生厌学情绪。我们也碰到一部分学业非常出色的孩子出现抑郁,严重者甚至有自杀念头和行为。这些孩子在父母面前多数是很听话和很早就懂事的孩子。他们出现抑郁情绪的原因就是他们做的许多事,包括学习、专业选择、考研、出国留学甚至找什么样的对象等都不是自己的内在需求,而是满足父母的需求和欲望。一位外在形象非常好的年轻女博士在诉说她抑郁的原因是妈妈对她要求很严,她又非常在乎她妈妈的评价,一直很努力去做妈妈心中的好女儿。但她平时再怎么出色,她母亲很少肯定她,总是数落她的不足。这女孩一直上到博士也自我评价低,觉得自己能力差,总为达不到母亲的目标而郁郁寡欢。另外一个在英国留学的女孩当初出国也是父母安排的。当学业遇到困难,已经快撑不住了,打电话给她父母时得到的回答是“你行的,你能做好的,你不能半途而废,你不可能抑郁的”。这让女孩很绝望。其实这女孩早因抑郁症状而导致学习困难,但因父母为了她留学投入过多,且父母也无法接受她半途而废,她为了不让父母失望而支撑了很长一段时间,与父母的通话也许成为压断女孩放弃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另外,不和谐的家庭、单亲家庭和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也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关爱,甚至觉得自己是被忽视、多余的,从而出现情绪低落、自抛自弃。

作为父母,我们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有个健康的心理?首先,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让他尽可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决定自己的未来。如果父母有不同意见,可以剖析利弊,最终还应该让孩子做主,而不应越俎代庖,把自己认为对的决定强加给孩子;其次,与孩子有一定的边界,孩子既不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也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他是独立的个体。在孩子成长中学会逐渐放手,至成年后完全脱手。我们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一辈子为孩子遮风避雨,孩子本身也应该在酸甜苦辣中才能更好的成长。现在的所谓“啃老族”大部分是父母的过分呵护让这些孩子受不了辛苦和社交困难所致;第三,养育过程中少点功利心。绝大部分父母希望孩子将来过的幸福。但我们自觉不自觉的把孩子的幸福等同于学业有成、事业发达、出人头地。甚至部分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第四,尽可能理性客观评价孩子,既不要对孩子过多负性评价,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如果父母打心眼觉得自己孩子很差,你能指望孩子阳光自信吗?另外也不要泛泛的表扬孩子,不要动不动就说“你是最棒的,你肯定行”,那让本有压力孩子失去偶尔放松自己、短暂躺平的机会。换位思考下,其实我们人生中不少时候遇到困难时也选择了放弃,并为放弃寻找到一个心安的理由;最后还要强调一点,父母之间、父母与长辈之间对待孩子的理念千差万别,试图去改变对方,让他们认同自己的想法都不太现实,如果理念差别太大,尽量妥协和不在孩子面前公开冲突,把对孩子的影响降到最小。否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或者让孩子学会投机取巧,经常趋利避害的迎合父母一方。

我非常希望天下父母,尽量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一个合适的家庭土壤。最后祝大家元旦快乐!

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李华

本文是李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