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6验案分享:儿童遗传溶贫病,退黄升血中药棒。
两广南粤,先天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比较多见,诸如地中海贫血,G6PD缺乏症(蚕豆病),遗传性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严重者,自幼发病,临床黄疸明显,贫血严重,脾脏越发肿大之类。
西医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多为对症处理,间断输血等,也有切脾手段,再就是高精尖之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2021年9月份,经人介绍,一位五岁男孩赶来广州寻求我的中医辨治调理,期望减缓黄疸,改善贫血并提升血红蛋白,也提升免疫力防治感冒/感染等。
针对此类先天遗传所致慢性溶血性贫血一类疾病,中医角度来说,与脾肾与湿瘀相关:禀赋缺陷,遗传基因不稳,红细胞发育异常,先天之本“肾”相关,肾主骨髓,滋生精血也!骨髓异常红细胞释放到外周血,易于血管内、外溶血发作而黄疸贫血,此与后天之本“脾”相关,脾主运化,气血生化之源!
患儿自幼发病,当地西医血液儿科确诊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属于红细胞膜发育异常所致,西医没有什么办法,贫血严重的话就输血,并拟定以后采取切脾治疗,因为西医认为“脾脏”破坏了红细胞而致溶血性贫血!尽管当地也接受过中医治疗,由于非擅长血液病中医大夫,效果实在不好!
于是慕名来诊,接诊之时,贫血明显,血红蛋白80左右,胆红素明显升高,总胆红素200多,甚至接近300,如前分析,予以补益脾肾角度治疗为主,补肾以“扶持”先天而稳定红细胞,健脾以“把握”后天而免于破坏,经验性施以黄芪、参类、茯苓、白术、淫羊藿等药味;由于肾虚易于瘀血,而脾虚易于湿蕴,湿瘀交织,蕴积不散而滋生黄疸,在扶正补虚之健脾补肾基础上,加味柴胡,黄芩,郁金,白芍,桂枝,赤芍,栀子,茵陈等除湿祛瘀。
经过上述方药治疗三个月,血红蛋白由来诊之时的85克逐渐升至90,96(当地血液儿科医生说,此乃数年里最好结果呢),此次岁末年尾复查血象提示血红蛋白大于100,到了105克/升!同时复查血清胆红素,其总胆红素由200+至300左右水平逐渐降低至180,160,此次140多点!治疗的三个月期间,孩子一般状况与体质得以明显改善,感冒等诱因影响明显减少,少有的面色红润也呈现于面颊。
不论父母还是当地血液儿科都倍感意外与惊讶,李达教授中药辨治,效果挺好!因为孩子自幼发病至今3年多,从未有过这样好的胆红素生化指标与血常规的血红蛋白水平喔!
家长有信心,医生有经验,孩子又配合,相信继续中药辨治调理一段时间,必须获得更上层楼的效果!
本文是李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