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介入球囊扩张治疗为什么常需要进行数次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CTEPH)的介入治疗的疗效目前已经逐渐得到公认。
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其疗效更优,而且费用更省。虽然介入治疗一次就需要数千乃至数万的治疗费用,但与长期药物治疗相比,总费用仍会下降,且部分病人经过数次介入治疗后,肺动脉压显著下降、右心功能改善、氧饱和度上升,可以逐步逼近治愈的目标,而停用药物,或至少停用昂贵的降肺动脉压力的药物。
开胸手术进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虽然从疏通肺动脉,降低肺动脉高压的角度,可能效果更佳,但开胸手术操作更复杂,手术风险不小,且对机体打击大,很多病人不能承受手术,或者肺血管病变的情况本身就不适合手术,而且一般也只能进行一次。
而介入球囊扩张术,常需要进行数次,这也给很多病友造成了困惑。医生为什么不能一次性把所有该扩张的肺动脉都做一遍呢?省得多次麻烦,而且节约治疗费用。
医生做一个治疗都是在权衡可能的好处和风险的,常常得适可而止。
对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介入球囊扩张术中,扩张过多的肺动脉医生最大的顾虑有二;
1.肺水肿。本来局部肺动脉是闭塞的,那块肺就没有血,当血管被扩开后,肺一下子有血了,就会造成水肿,如果水肿的肺过多,那就会严重影响心肺功能。手术中病人常有咳嗽、咯血的反应,这也是提示。
2.造影剂使用量。介入手术过程中,需要反复打造影剂这种能在X线下显影的药来查看血管的情况,如果扩张的肺动脉过多,就会增加造影剂的用量,这药用得多了,出现肾损伤等副作用的风险就会增加。
而且每次扩张治疗后的肺动脉,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观察其是否扩张有效,后一次的介入扩张治疗,也是为了查看前一次治疗的效果。
通常,需要介入治疗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其堵塞的肺动脉分支数一般都比较多,通常来说,会产生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其肺动脉至少已经堵塞了一半的面积,需要慢慢打开,所以常需要3-5次的介入球囊扩张治疗才能达到良好的疗效。
本文是杨明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