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姚娓 三甲
姚娓 主任医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科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养生

3011人已读

小寒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是全年中最冷的节气之一,常有大风、降温、雨雪等严寒天气。今年的小寒在公历1月5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但是尚未冷到极点,因此称为“小寒”。隆冬“三九”也处于本节气内,就是公历1月8日——1月16日。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小寒的养生原则应顺应自然界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

起居养生

(一)防寒保暖

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较寒冷的日子。寒为阴邪,寒盛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因此要注意添衣防寒。“宜居处密室,温暖衣裳,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不可冒触风寒”。且“寒从足下生”,更应注重足部的保暖。此外,小寒前后是面瘫的高发期,如果长时间被冷风吹就容易引起面瘫,预防面瘫要做到洗澡不受风、少食冷、尽量不迎风前行,因此一定要做好面部防寒防风的准备。

(二)通风换气

由于室内使用暖气、空调,易使空气干燥、病菌滋生,通风透气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适当锻炼

民间有“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的说法。冬季,尤其是小寒之后天气寒冷的时节,最为重要的还是加强锻炼。早晨锻炼最好等日出以后再进行,因日出后温度上升,空气中的污染物也有所减少,同时还有日光浴的作用。冬季的运动量不宜过大,可以选择太极拳、慢跑等。

饮食养生

小寒节气是阴邪最盛的时期,冬令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应合理进补,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的同时,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养生目的。所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在膳食中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以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等,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非常适合冬季食用。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在体内,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基础。

穴位养生

小寒时节,人体阳气内敛,中焦脾胃之阳也属内敛状态。因此,这个节气养生应遵循“养肾防寒,健脾暖胃”的原则,经络养生应调理胃、肾两经及任、督二脉以温阳散寒,最宜用灸法,也可使用穴位贴敷——三九贴。

(一)常用穴位

取穴:涌泉、关元、中脘、足三里。

(二)常用方法

1.灸关元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取穴方法: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处即是此穴。

图片1.png

操作方法(温和灸法):于穴位上熏灸,每次10~20分钟,以局部微红为度。从小寒前3天到小寒后3天,一共灸7天,每天1次。

2.灸(擦)涌泉

定位: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当足底第二、三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的交点处)。

取穴方法:仰卧或俯卧位,五个足趾屈曲,屈足掌,当足底掌心前面(约足底中线前1/3处)正中之凹陷处即是本穴。

图片2.png

操作方法:①温和灸法:点燃艾条,距离穴位2~3cm进行悬灸,使局部感觉温热,每次10~20分钟,灸至皮肤红晕为度,从小寒前3天到小寒后3天,一共灸7天,每天1次。②推拿擦法:每天临睡前热水泡脚,洗脚后坐于床上,将两手掌心(也就是劳宫穴)搓热,将右手劳宫穴覆盖于左脚涌泉穴上稍稍用力来回摩擦,约每分钟100次,直至足心发热发烫;再将左手劳宫穴覆于右脚涌泉穴上来回摩擦。

3.灸命门

定位:在脊柱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取穴方法:俯卧的姿势,命门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图片3.png

操作方法:①温和灸:于穴位上熏灸,每次10~20分钟,以局部微红为度。从小寒前3天到小寒后3天,一共灸7天,每天1次。②隔姜灸法:取俯卧位,先准备好艾炷3个,再将生姜切成直径2~3cm、厚2~3m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将姜片置于命门穴处,然后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换1个艾炷施灸,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水疱为度,如果感觉比较烫就可以将姜片连艾炷一起抬起来片刻再灸,在小寒前2天灸1次、小寒当天1次,小寒后第二天再灸1次,一共3次。

4.灸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取穴方法:用拇指按压胫骨外侧缘中部沿胫骨外侧缘往上移,当移至近膝下时有一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住,拇指尖下即是足三里,用力按压时有酸胀感。

图片4.png

操作方法(温和灸法):点燃艾条,于足三里穴上距皮肤3cm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局部微红方度。从小寒前3天到小寒后3天,一共灸7天,每天1次。



文案:牛鑫

插图:牛鑫

排版:刘德

审校:姚娓

姚娓
姚娓 主任医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