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琪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疑难杂病专题

曾教授讲故事:小偏方治大病------苏子六安散

发表者:曾庆琪 人已读

曾庆琪名医工作室 曾庆琪疑难病工作室 曾明月 2022-1-9

药方组成

陈皮10克、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苏子10克、杏仁10克、白芥子10克,甘草6克。

治疗范围

本方具有温肺化痰,止咳平喘作用。常用于治疗喘促因寒者。胸部膨满,气短气急,不能平卧,卧则喘甚,咯痰清稀色白,口干不欲饮,舌苔白滑,脉滑。

煎服方法

将上药加生姜3片,用水浸泡半小时后大火煮开,再小火煎煮20分钟即为头煎药,再如法煎煮为二煎药,将头煎、二煎混合,将上药分2~3次饭后半小时温热服用。每日1 剂。

机理分析

方中法半夏、白芥子、生姜温肺化痰,苏子、杏仁降气化痰、止咳平喘,陈皮行气化痰,茯苓渗湿健脾,甘草益气祛痰、止咳平喘。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阻塞性肺气肿等病症,本病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由支气管慢性炎症引起痰液潴留及管壁痉挛使气道阻塞,继而导致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膨胀,并伴有肺胞壁破坏。此外,本方还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等。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半夏、白芥子、陈皮、甘草能促进祛痰;半夏、甘草有明显镇咳作用;杏仁、甘草有平喘、抗菌、抗炎作用,甘草还能抗病毒、抗过敏及保护气管黏膜。诸药共同作用达到祛痰、镇咳、平喘、抗炎等目的,所以可以治阻塞性肺气肿等病证

曾教授治疗心悟

刘某,女,49岁,某超市营业员。患有喘息型支气管炎10余年,20天前因感受风寒而诱发,咳嗽,咯痰,痰量较多,质稀色白,喘息气促,胸部憋闷,少寐,不能平卧。曾用西药抗菌、平喘、止咳等治疗而诸症不减。我以上方加麻黄6克,鱼腥草30克,五味子6克。服7剂后,患者咳、痰、喘诸症明显好转,身不热,胸胁憋闷气短之症亦减轻,夜能平卧安寐。续服14剂,患者仅偶有咳嗽,痰少清晰,无喘息气促。后随诊渐逐步给予补益肺肾之品,半年未复发。

微信图片_20220109120253.jpg

曾教授 江苏省中医院网络门诊


曾庆琪,二级教授,江苏省名中医,博导,中医世家传人,著名内科杂病、泌尿生殖男科专家。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男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生殖男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中医男科学会副主席,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男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主编。

祖岳父张朝盈公,扬州三代祖传中医,擅妇、内科,医术高妙。攻读学位之余,侍诊左右数载,得其亲炙,遂悟医道之玄妙,得薪火之传承。更先后师从徐福松全国名中医,王琦院士、国医大师,项平、蔡宝昌教授等,攻读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中药学博士后。家传与师承相结合,深得医德医术之精髓。

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等;荣获世界中医男科学术会议突出贡献奖、“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称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中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江苏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二等奖、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科学奖二等奖、江苏省优秀青年中医工作者等。

担任教育部、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专家、成果评审专家。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5项,主、参编学术专著6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230余篇。获国家发明、实用专利10项。近5年接受《健康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多家媒体健康专访80余次。从业30余年,德术并举,深受患者信任。荣获2017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展中医男科杰出贡献奖”,入选2017年新华网“膏方滋补口碑医生”,荣获2017首届全球中医互联网“最具影响力中医人奖”,入选2016年度《现代快报》全国“膏方滋补民星中医”。入选好大夫网“2016中国最具影响力医师”等。



【临床擅长】

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内科疑难杂病,头痛、失眠、焦虑、郁证、汗证、口腔溃疡、胃病、便秘、疲劳、心悸、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痛风。湿疹、瘙痒、痤疮、牛皮癣等皮肤病。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肿瘤术后中医药治疗、亚健康等。尤其对男女不孕不育症、女性月经病、乳腺小叶增生症等乳腺病、前列腺病、阳痿早泄,男子少弱精、畸形、免疫性不育症、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不射精、遗精、滑精;精囊炎、睾丸附睾疾病;性传播疾病;泌尿系结石等有精深研究。

曾庆琪教授出诊时间、地点:

每周二下午、周六下午(14:00—19:30) 江苏省中医院门诊8楼专家4诊室。

曾教授专家门诊如有事停诊,一定发布停诊公告,敬请患者(尤其外地患者)关注!

江苏省中医院可提前一周:电话(12580-6)、网上或手机app预约。每次曾教授专家门诊可提前预约50人。看完所有专家门诊病人后下班。敬请关注!

本文是曾庆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