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魏道林
魏道林 副主任医师
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 血液内科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药物进展

1975人已读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利器---塞替派


淋巴瘤是常见的血液肿瘤,可以发生在全身部位,中枢神经系统(即颅内和脊髓)也不例外。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无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都是临床上的治疗难题。治疗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很多抗肿瘤药物无法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到达肿瘤组织发挥杀伤作用。

通过口服或静脉给药的方式,化疗药物能达到较高的血浓度,这是药物对外周部位的肿瘤产生抗肿瘤作用的基础。但是常规剂量时其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比例很低,无法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抗肿瘤作用。

用来破解这一难题的手段有:1、采用大剂量给药、相应的进入中枢的药物就会增加,比如大剂量氨甲蝶呤、阿糖胞苷等,在临床上也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是这一策略对患者的化疗耐受性要求较高。2、研发能够大量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目前应用较多的有替莫唑胺和塞替派等细胞毒化疗药物。3、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BTK抑制剂包括伊布替尼、泽布替尼等靶向药物,还有在研究中的PI3K抑制剂、mTOR抑制剂等。

其中,塞替派曾一度在国内无法获得,近年终于在国内正式进入临床应用。塞替派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在生理条件下,形成不稳定的亚乙基亚胺基,作为多功能烷化剂,能抑制核酸的合成,与DNA发生交叉联结,干扰DNA和RNA的功能。

在之前的国外研究中,塞替派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中显示出强大疗效。在IELSG32研究中,阿糖胞苷、氨甲蝶呤联合方案的完全缓解率为23%,加入利妥昔单抗后可提升到30%,再加入塞替派(即MATRix方案)后完全缓解率达到49%。还有研究将塞替派加入大剂量化疗方案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也取得良好效果。

随着国内各医院应用经验的积累,含塞替派的治疗方案有望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常规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发挥重要作用,给患者带来获益。


魏道林
魏道林 副主任医师
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 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