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肖萍 三甲
肖萍 主任医师
杭州市中医院 疼痛门诊

谈谈慢性疼痛与焦虑、抑郁的关系

753人已读

持续和反复发作的疼痛达到3~6个月以上,会对患者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也就是引起伤害性刺激损伤已经痊愈的情况下而疼痛依然存在的一种状态,即伴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和身体反应,因此它既是一种生理反应,又是一种主观的自觉症状。在心理应激反应下,患者频繁的四处就医,却往往得不到满意有效的治疗。如带状疱疹或糖尿病性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中枢性疼痛、脊柱源性疼痛、复合性或非特异性疼痛、深部组织和内脏痛,还包括一些伤害性刺激引起躯体性筋膜、血管、关节疼痛等等。

慢性疼痛症状和心理不适感使患者工作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社会活动减少,有些患者出现认知功能扭曲和无助感。近代西方医学的进步在于逐渐摆脱以器质性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把躯体和精神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这个大框架下,医学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疾病。心理疾病的躯体化同躯体疾病的心理化的现代认知与实践早已在事实上彻底打破躯体与精神之间的鸿沟。

传统中医学强调“心身合一”,在面对病人躯体疼痛的同时也强调精神与能量层面,抓住人体整体病机,从心身两方面入手,对患者的形、气、神进行三位一体的治疗和调理,因为许多慢性顽固性疼痛只不过是心理疾病躯体化的一个结果。


西医在治疗方面,除了针对性的使用镇痛剂,同时配合使用钙离子拮抗剂、三环类或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等抗抑郁药以及一些综合性的心理干预。评估生物力线,可视化下的肌筋膜触发点治疗也是有效的手段之一。

中西医结合,使用微针系统(颊针、浮针、体针等),通过降低由于各种心理原因导致的持续性应激反应,解除患者因心理疾病躯体化导致的肌肉紧张,使全身处于松弛状态而取效。

中医通过六经辩证将心身疾病的根源最后落实到脏腑,通过调上、中、下三焦之气,使三焦气机通畅,气血冲和,以气为自然纽带,连接和统一了人的形(躯体痛)和神(情绪)之间的关系,在调理气机升降出入的过程中,对五脏为核心的躯体及情志为代表的精神进行同步干预,使生理功能与心理状态达到有机调节、同步优化,从养生预防到治疗调理,始终强调和贯彻心身同治。



肖萍
肖萍 主任医师
杭州市中医院 疼痛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