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辰龙 三甲
李辰龙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五官科医院 眼耳鼻整形外科

呵护小耳患者的心理健康

350人已读

作者:崔春晓 编辑:李辰龙 审核:张天宇

在我们医院,只要遇到一边头发长一边头发短的男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大概率是一个耳畸形患者,通常耳畸形的女孩子会用长发遮住她的耳朵。还有就是小耳畸形患者的家属迫切希望孩子能在6岁上小学之前把耳再造手术做了,出发点也是担心孩子会被异样的眼光看待,影响心理健康。心理问题是小耳患者绕不开的话题。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小耳畸形对孩子们心理的影响,以及家长应如何给予孩子们正确的帮助和支持。

一、小耳患者的心理问题

讥笑、嘲弄、被区别对待,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给小耳患者的成长带来了诸多困扰和负面情绪,表现为有社交退缩、敏感、自卑、焦虑甚至抑郁等。但是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多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逐渐克服、适应并化解。接诊中我们也发现,小耳患者的沟通交流、生活学习大多都很正常,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也不会增加。反而很多家长表现得较为敏感,孩子的心理状态与家长的心理状态、教育方式等密切相关。

1.jpeg

二、小耳患者的家长该怎么做?

(1)做好家长自己的心理建设

积极地心态是给予孩子帮助的基础,爸爸妈妈在见到孩子耳朵的第一眼往往会感到震惊、继而沮丧、疑惑、恐慌还有焦虑。此时需要尽快寻求专业人士帮助,一是消除对自己的责备,二是消除对外界的责备(环境因素、B超检查等),减轻心理负担;充分地信息沟通,更加积极地应对孩子未来的人生规划。

2.png

(2)避免过度保护孩子

家长让孩子用头发去遮住耳朵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以为可以避免嘲笑或异样的目光,但这些孩子会更内向、不自信、别人的目光会让他们感到极大地压力。反而不遮住耳朵的孩子更加自信、阳光,可以非常好地融入学校社会。这种区别同样体现在耳再造手术完成以后。习惯遮住耳朵的孩子在露出耳朵时缺少勇气和信心,担心别人发现这是个“假耳朵”;而习惯露出耳朵的孩子在手术后收获了“新耳朵”变得更加阳光和自信。心理健康同是否喜欢和接纳自己密切相关。

3.jpeg

(3)家长如何帮助孩子

在孩子心理发育过程中,家长的态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一般在四五岁时会意识到自己的形象缺陷,而家长试图遮挡孩子耳朵的行为,向孩子传递的信息就是耳朵畸形是不好的,家长的态度具有“投射效应”,影响了孩子的自信心,削弱了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而敢于露出耳朵的孩子,虽然也知道自己的缺陷,但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砺练,对社会环境可以自我应对,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露出耳朵的过程虽然有压力和困难,但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会收获自信、强大的内心以及交流的智慧。

①使用积极的词汇与孩子沟通?避免“畸形”、“异常”等词汇。告诉孩子小耳朵只是身体上的一个病,是可以找医生治疗的。

②增强孩子的沟通表达能力?让孩子知道有些询问并非是恶意的。让孩子自己使用平静,自信的语气和眼神去回应别人。

③与学校还有老师做好沟通?将担心告诉老师,寻求学校的帮助与支持。了解孩子在校园是否存在社交、行为和情绪的问题。如发现孩子存在异常,应尽早干预。

④与医生做好沟通?保存好就医记录,了解耳畸形相关知识,按照医生的指导,最好每一阶段的准备。

4.jpeg

三、耳再造手术后的心理健康

耳再造手术不仅可以治疗小耳畸形,也是帮助其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证实耳再造手术后,孩子的自信心以及社交能力显著提高,他们术后不仅露出耳朵,还可以正常佩戴眼镜或耳机。术后的自我评价,学校生活评价都优于术前,表明孩子们心理上的积极转变。患者家长也告诉我们,孩子做好耳朵后变得更加外向、健谈,积极主动性也显著提高。值得欣慰的是,在医院、家庭和社会的努力下,众多耳畸形的患者不仅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还获得了学业和事业的丰收,也拥有了幸福美满的人生。

5.jpeg

(本文卡通配图来源于网络)

李辰龙
李辰龙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五官科医院 眼耳鼻整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