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朝杰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为什么轮状病毒感染后会出现腹泻

发表者:付朝杰 人已读

了解一下病变发生的主要场所——小肠


如图所示,我们的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小肠最主要的功能是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小肠的细微结构决定了这样的功能。

从这个逐步放大后显示出来的细微结构可以看出,肠皱褶、绒毛、微绒毛尽可能的扩大了小肠表面积,为营养吸收提供了足够的场所。

而轮状病毒正是破坏了上图中的上皮细胞(最右),才引发了剧烈而持续的腹泻。


这里要强调的一个关键结构就是上图中“刷状缘”,因为它可以产生一些非常重要的消化酶,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乳糖酶

母乳或配方奶(包括牛奶、羊奶等)里的乳糖要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才能经由肠道吸收。

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了解轮状病毒感染后发生腹泻的原因了。

目前的研究显示,轮状病毒感染后,主要经由三个机制导致腹泻症状,分别如下:

A、轮状病毒感染引发小肠微绒毛上皮细胞破坏、脱落,刷状缘破坏

如前述,微绒毛上皮细胞是肠道正常吸收液体和电解质的重要结构。

轮状病毒入侵微绒毛上皮细胞后,上皮细胞的正常结构会被破坏,随后脱落,从而引起肠道吸收液体和电解质的障碍。肠道的内容物因为无法被有效吸收,就会排出增多,产生腹泻症状。

另外,上皮细胞的刷状缘被破坏后,肠道刷状缘酶(最主要的就是乳糖酶)产生降低,导致肠腔里食物中的糖无法被有效吸收(低龄儿童最常见的就是乳糖吸收障碍),导致肠腔内糖的积聚,糖的浓度升高,引发渗透性腹泻

刷状缘损伤后修复缓慢,所以会出现较长时间的乳糖酶分泌不足,产生持续稀便、泡沫样大便、粘液便、腹胀、哭闹等现象,称之为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B、轮状病毒肠毒素NSP4的作用

轮状病毒感染小肠上层细胞后,不仅会破坏上皮细胞,而且会在上皮细胞里编码产生一种叫NSP4的病毒性肠毒素,这种肠毒素会对肠道黏膜产生直接的毒性作用,动员上皮细胞中内质网的钙离子(Ca2+)。

激活的钙离子(Ca2+)不但可以引起氯离子(Cl-)分泌增加以及随之发生的水的分泌增加,而且会减少肠道内液体吸收,导致腹泻。

C、肠道神经系统(ENS)的激活

肠道活动受肠道神经系统控制。

研究显示,轮状病毒感染肠道后,可以通过病毒性肠毒素NSP4激活肠道神经系统从而刺激肠道水分及电解质的分泌,引起腹泻症状。

实验显示:给轮状病毒感染的动物多次注射可抑制肠道神经系统活动的药物——利多卡因,会发现动物的腹泻症状明显缓解。这进一步说明肠道神经的激活在腹泻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利用这张图总结一下轮状病毒感染小肠后引发腹泻的主要过程。


(1)轮状病毒附着于肠道上皮细胞。

(2-5)病毒进入肠道上皮细胞后复制,轮状病毒编码生成的病毒性肠毒素NSP4(红色三角形) 与复制生成的成熟病毒颗粒(5)一起释放。

(6-7)NSP4(红色三角形) 诱导钙离子(Ca2 +)从内质网(ER)释放,破坏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紫色方块),导致液体和电解质从细胞间隙渗漏。

(8-9)钙离子(Ca2 +)激活后,诱导氯离子(Cl-)分泌,以及通过激活肠神经系统(ENS),引发腹泻。

(10)刷状缘被破坏,无法分泌足够的酶(主要是乳糖酶),导致内腔中糖积聚,引发渗透性腹泻。

(11)感染后肠上皮细胞破坏,肠道表面积减少和吸收不良,引发腹泻。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