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如何应对肿瘤治疗过程中的白细胞下降

发表者:李涛 人已读

一、化疗后一般多久会出现白细胞减少?

化疗过程中化疗药最先杀伤的是白细胞,最先表现的就是白细胞下降。根据白细胞增殖的特点,白细胞减少一般出现在化疗后的7~14天,下降水平呈“U”字型,而“U”字型最低点的出现时间取决于使用的化疗药物。

  • 接受卡铂治疗,最低点出现在化疗后14~21天;
  • 接受多西他赛或紫杉醇治疗,最低点出现在化疗后第8天;
  • 使用联合方案进行辅助治疗的患者,最低点一般出现在化疗后第14天左右。因此,辅助化疗期间,白细胞的监测时间主要集中在化疗后的14天内。白细胞下降的程度与化疗药物的品种和剂量有关,蒽环类药物、紫杉醇、多西他赛、卡铂会引起中重度的白细胞下降;环磷酰胺、顺铂、氟尿嘧啶会引起轻中度的白细胞下降,而单位体表面积使用的化疗药物剂量越大,白细胞下降也越明显。

如果白细胞数量明显降低,会使人体的免疫功能遭到破坏,极易发生感染,并且肿瘤病人情况往往差一些,感染一旦发生会迅速发展,有时很难控制,严重者危及生命。为避免以上危险事件发生,每次化疗前都要查血常规,白细胞(特别是其中的中性粒细胞)要升高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才可以继续进行该疗程的化疗。

二、究竟哪些患者化疗后需要“升白”治疗?

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是一个正常和必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升白治疗。

升白治疗在化疗后白细胞减少中的意义,是缩短白细胞减少持续的时间,减少继发感染的风险。对于在此期间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应用升白治疗则是为了尽快提升白细胞到安全水平,以利于感染的控制。

那么,升白治疗是否要用,究竟哪些患者需要“升白”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

从化疗方案的角度考虑

使用高强度方案的患者,化疗后出现的白细胞减少,预计骨髓抑制持续的时间长(7天或10天以上)、程度重(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低于 0.5×10^9/L),患者感染风险增加,则需要及时给予升白治疗,缩短粒细胞缺乏持续的时间,减轻骨髓抑制的程度,降低感染风险。

从患者的角度考虑

一些年老体弱的患者,合并慢性心、肺、肝、肾疾病及糖尿病的患者,机体代偿能力差,一旦感染很可能危及生命,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病人本身耐受力差,为了预防感染,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要及早给予升白治疗,使患者尽快度过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这段时间,减少发生感染的风险。

从既往治疗史角度考虑

对于既往多次化疗或放疗的患者,或是疾病浸润骨髓的患者,其骨髓的代偿能力差,也需要在化疗后考虑升白针的预防性应用。

对于术后或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以及存在心、肺、肝、肾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或易于感染,或感染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大,这些患者也需要考虑升白针的预防性应用。

以上几种情况下,升白针的使用是很有必要的。而如果化疗药强度本身较弱,白细胞降得不多,白细胞在(2.0~2.9)×10^9/L且患者没有发烧或感染,或患者是中青年,没有脏器合并症,这类患者化疗后如果出现白细胞减少,大多可以在14-21天后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给予密切观察也是可行的。

综上,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是否使用升白针,关键要看患者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感染及其并发症的风险,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本文是李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