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创融合(微创打钉子)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腰椎不稳、腰椎滑脱
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不稳、腰椎滑脱等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大多数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是由上述疾病引起的。患者痛苦大,有马尾神经损害者可有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截瘫,对患者生活、工作和劳动均可造成很大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增长,高龄患者越来越多,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腰椎不稳及腰椎滑脱的治疗更是带来严峻的挑战!
腰椎减压融合手术是治疗该类疾病非常有效的方法,其通过手术减压解除脊髓、神经压迫,缓解患者症状;将椎体进行骨性融合,并且进行快速康复的一种手术方法。通过植骨的方法使腰椎间盘突出间隙发生了骨性的融合,从而建立和维持腰椎稳定性。
这种手术最大的优点是稳定病变节段,避免了椎间盘突出的复发,也不会再出现相关的症状。比如椎间盘突出,本身就需要摘除椎间盘,一旦摘除椎间盘以后,可以更好的增加椎体的稳定性。由于该类患者往往年龄较大,本身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腰椎不稳定,很多患者会选择该种治疗方法避免疾病复发需要再次手术。该手术也有弊端,当融合病变节段后,会导致该节段活动度下降,引起患者腰部不适,一般手术以后通过正确的功能锻炼,腰椎僵硬会慢慢得到改善;并且老年患者本身活动量减少。对日常生活及工作影响不大。
传统腰椎开放手术的弊端
传统腰椎减压植骨融合术手术切口较大,组织广泛暴露,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有些患者需要输血。术中软组织损伤容易导致术后疼痛加重,出现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风险较大。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腰椎不稳、腰椎滑脱患者往往以高龄患者为主,有些患者甚至在80岁、90岁以上。对于这类患者常规开放手术的风险就较高,并且手术时间较长,患者恢复较慢,术后伤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险。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微创融合术逐步成熟,手术创口小,需要植入椎弓根螺钉以及钉棒进行固定时,仅需在上下椎骨植入钉处开几个小洞即可完成。此手术效果优于开放式手术,创伤小,对于高龄患者的优势更加明显,患者恢复更快。但是该技术操作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对医生要求较高。并且由于是多节段手术,对医生的要求会更高。
微创腰椎融合的优点
微创腰椎减压融合手术的优点:一、手术创伤小,与常规开放手术相比,脊柱微创手术切口更小,对椎旁肌肉的损伤也明显减小;二、疗效满意,对于患者来说疗效高于开放手术,优良率超过了90%;三、恢复快,由于对肌肉等软组织影响小,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开放手术,有利于患者恢复;四、手术出血量非常少,无需输血,避免了输血风险;五、术后早期即可下床活动,可以早期快速康复治疗,可以更早回归生活与工作;六、皮肤切口小,更美观;七、住院时间短,节省了费用。这些优点在高龄患者以及多节段患者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71岁,因“反复腰痛伴左下肢疼痛麻木1年余加重2月余”入院。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反流性食管炎病史。由于患者冠心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手术出血风险比普通患者要高。患者有糖尿病史,开放手术伤口感染的风险也要高于普通患者。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如果开放手术出血较多,容易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患者有反流性食管炎,术后要尽早起床活动有利于改善胃食管反流。并且患者71岁高龄,手术风险本身就较高。
术前影像资料

图为腰椎正位片。

图为腰椎侧位片。

图为腰椎过屈位片。

图为腰椎过伸位片。

图为腰椎磁共振T2相检查结果,提示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红色箭头),硬膜囊受压。

图为腰椎磁共振T2相检查结果,提示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红色箭头),硬膜囊受压。

图为腰椎磁共振T1相检查结果,提示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红色箭头),硬膜囊受压。

图为腰椎磁共振T1相检查结果,提示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红色箭头),硬膜囊受压。

图为磁共振横断面检查:腰5/骶1椎间盘突出(红箭头),左神经根受压(橙箭头),右神经根松弛(黄箭头)

图为磁共振横断面检查结果,提示腰4/5椎间盘突出(红色箭头)。

图为CT检查:腰5/骶1椎间盘突出(红色箭头),左神经根受压(橙色箭头),右神经根松弛(黄色箭头)。

图为CT检查结果,提示腰4/5椎间盘突出、钙化(红色箭头)。

图为CT矢状位重建,提示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红色箭头),椎间隙狭窄(橙色直线间距离)。

图为CT矢状位重建,提示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后上缘骨赘(橙色箭头)。
手术情况
患者于全麻下行“微创后路腰4/5、腰5/骶1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100ml。术后患者下肢疼痛即刻消失、麻木明显好转,四肢活动良好、肌力V级。术后2天拔除伤口引流管,佩戴腰部支具下床活动。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满意出院。

图为腰4/5、腰5/骶1减压椎间融合器置入、经皮螺钉置入后,C臂透视见融合器及螺钉位置、长度满意。

图为腰4/5、腰5/骶1减压椎间融合器置入、经皮螺钉置入后,C臂透视见融合器及螺钉位置、长度满意。

图为双侧连接棒经皮置入后,C臂透视见融合器及螺钉位置、长度满意。

图为患者手术切口照片。
术后影像资料

图为术后腰椎CT正位定位片,提示腰4/5、腰5/骶1融合器及螺钉位置、长度满意。

图为术后腰椎CT侧位定位片,提示腰4/5、腰5/骶1融合器及螺钉位置、长度满意。

图为术后腰椎CT横断面,提示腰4椎体双侧螺钉位置及长度满意(红色直线)。

图为术后腰椎CT横断面,提示腰5椎体双侧螺钉位置及长度满意(红色直线)。

图为术后腰椎CT:骶1椎体双侧螺钉位置及长度满意(红色直线),腰5/骶1间隙植骨充分(红色箭头)。

图为术后腰椎CT横断面,提示腰5/骶1间隙融合器位置及长度满意(红色箭头)。

图为术后腰椎CT横断面,提示腰4/5间隙植骨充分(红色箭头)。

图为术后腰椎CT横断面,提示腰4/5间隙融合器位置及长度满意(红色箭头)。

图为术后腰椎CT矢状位重建,提示左侧腰4、腰5、骶1螺钉位置及长度满意(红色直线)。

图为术后腰椎CT矢状位重建,提示右侧腰4、腰5、骶1螺钉位置及长度满意(红色直线)。

图为术后腰椎CT矢状位重建:椎间隙高度恢复(橙色直线间距离),融合器位置良好,植骨充分(红色箭头)。

图为术后腰椎CT矢状位重建:椎间隙高度恢复(橙色直线间距离),融合器位置良好,植骨充分(红色箭头)。

CT冠状位重建:椎间高度恢复(橙直线间距离),融合器位置良好植骨充分(红箭头),螺钉位置良好(黄圈)
近年来,浙江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中心采用微创腰椎融合手术治疗了数千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不稳、腰椎滑脱患者,包括很多高龄及多节段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微创对于高龄及多节段患者的治疗优势更加明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寿命的增长,这类患者会越来越多。我们根据不同患者的自身特点选择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我们的宗旨是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优质医疗服务!
本文是杨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