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明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学术前沿

脾功能亢进的演变与TIPS

发表者:王昌明 人已读

脾功能亢进在TIPS术后的演化问题,是门脉高压症治疗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脾功能亢进是门脉高压进展的必然结果,患者也容易被化验单上“三系”那不断降低的数字困扰;孜孜不倦追求升高的办法;从内科治疗角度,“三系”减低,也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一般来讲,三系减低,最主要的影响,还是消化道出血,因白细胞减低导致的重症感染并不多见,“白细胞”的功能“冗余”似乎更多些。简单来讲,如何升高门脉高压患者的血小板成为“永恒”的话题。

如此一来,对于TIPS,患者及医生都会关心在手术后,除了已知的直接的“物理”效果:断流-止血及分流-降压,对脾功能亢进是否也有一定程度的纠正作用?手术后,血小板能否升高?白细胞能否升高?红细胞能否升高(这个似乎不用讨论,出血止了,一定能升高)。

综合文献结果,对于TIPS术后,脾功能亢进的演化结果(以血小板为主要衡量指标,兼顾白细胞),目前尚无统一结论。但更多的病例观察给出了肯定的结果。2017年一个病例观察(74 cases),46%的患者在TIPS手术后,血小板计数有了显著升高(定义为大于20%);更有意义的,重度血小板减低者(小于5万/ul), 8/11例,血小板在TIPSS术后有了显著升高,且升高幅度大于55%。结果提示,就纠正脾亢来讲,TIPS对于重症者,可能更有意义。当然,在较早期的临床观察中(2000年以前),多数得出了不肯定的结论。但有的文献将血小板升高幅度大于10万/ul定义为有意义的升高,这些比较高且不统一的标准,可能给读者研读结果带来了困扰。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其实,离开实际病情,片面的讨论TIPS与脾亢,我认为是个假命题。手术的目的是解决患者的临床问题,而不是治疗“化验单”。

对于门脉高压症,如果进行TIPS,无外乎解决其两个并发症:消化道出血和/或腹水。按公认的技术标准进行TIPS操作,可以可靠地解决这两个问题。换个角度讲,作好“断流”及“分流”,不管脾亢怎样,不管血小板如何演变,患者的这两个问题都能很好控制。化验单上的这些数字,好象临床意义很有限。

从经典外科手术角度,对于门脉高压症所致脾亢,所以进行切脾手术(并行断流术),适应症一定是消化道出血;如果没有合并消化道出血,为纠正脾亢而进行脾切除者,少之又少。

对于疾病治疗,在逻辑原则上,越接近病根的治疗,可能越有效。当然,直接解决病因,是最佳选择。

从这个意义上,对于门脉高压症所致消化道出血和/或腹水来讲,终极治疗一定是肝移植(病因根除),次级治疗是门脉高压症的纠正(TIPS或经典分流手术),其它治疗可能已经是次次次级了(如脾亢,仿佛离病因远了些),纠正这个因素,对病情控制的效力就可想而知了。

个人意见,对于门脉高压症合并的消化道出血和/或腹水,实施TIPS时,作好断流及分流可能更有临床价值;脾亢的演变仿佛更有“临床科研”价值;离开临床实际(不谈控制出血或腹水),空谈化验值的变化,没有临床价值。

本文是王昌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