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雾化治疗的科普知识
1.为什么要做雾化?
儿童的上呼吸道等发育尚未完善,免疫力和抵抗力较低,再加上天气变化及病毒感染时,就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并导致黏膜肿胀、黏液阻塞呼吸道而加重病情。
雾化:全称是“雾化吸入疗法”,相比于传统的打针吃药,它就是通过雾化装置将治疗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进入呼吸道,达到洁净气道、湿化气道、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的目的。它就是一个给药的方式,具有无损伤、不痛苦、疗效好、副作用少的诸多优点。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雾化吸入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雾化能让药物直达病灶。
2.哪些情况可以雾化?
阻塞性气道疾病,包括哮喘,先天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和毛细支气管炎,导致急性上呼吸道阻塞的过程,通常是喉炎或拔管后的上气道水肿,慢性肺病,包括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囊性纤维化,传染病,包括卡氏肺囊虫肺炎(治疗和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和一些肺部真菌感染.
3.如何选择雾化器?
临床常用的小容量雾化器主要分为 3 种:喷射雾化器(又称射流雾化器或者压缩气体雾化器)、超声雾化器、振动筛孔雾化器。
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或炎症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效最好,压缩雾化吸入效果次之,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效果一般。
4.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种类
目前,有雾化剂型的药品主要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和祛痰药。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1)布地奈德:布地奈德是第二代吸入性不含卤素的糖皮质激素,具有较高的糖皮质醇受体结合力,能减少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进而抑制气道高反应性,减少腺体分泌,抑制细胞因子与肥大细胞的产生,在临床中最常用。
(2)丙酸倍氯米松:是人工合成的第一代局部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止痒作用,能抑制支气管渗出物,消除支气管黏膜肿胀,接触支气管痉挛,亲脂性较强,其结合呼吸道细胞膜皮质醇受体,从而有效缩短临床起效时间,故指南推荐使用。
2、支气管舒张剂
(1)特布他林:选择性 β2 受体激动剂,吸入后数分钟内起效,维持 6h 左右,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内源致痉物的释放及粘膜纤毛消除加剧而引起的水肿。在临床上,特布他林与布地奈德混合使用;
(2)沙丁胺醇:β2 受体激动剂是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等细胞表面的β2 受体而舒张气道平滑肌、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颗粒和介质的释放、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气道上皮纤毛的摆动来缓解哮喘症状,可用于运动型哮喘。沙丁胺醇不宜长期使用,也不宜过量使用,否则易出现骨骼肌震颤、低血钾、心律紊乱等不良反应。
(3)异丙托溴铵:是阿托品的第四代衍生物,是一种强效高选择性抗胆碱药,主要作用于大中气道的胆碱能 M 受体,还可作用于肥大细胞的 M 受体和呼吸道黏膜下纤体的 M 受体,减少肥大细胞释放炎性反应介质和呼吸道分泌物,部分患儿使用可出现面部潮红。
3、祛痰药
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
5.雾化的激素有副作用吗?
雾化给药后,在肺部的沉积只有15%左右,其他的在口咽部就通过人体自然系统代谢掉了,吸入激素的这种代谢率可以达到90%以上,不太容易积蓄,几乎不通过血液,所以很安全。
目前尚没有研究证明,可控剂量的激素治疗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6.在家雾化要注意什么?
尽量选用医用雾化机,雾化液量4到6毫升,雾化前尽量不要涂油性面霜,雾化时间10到15分钟,雾化时面罩紧贴,距离口不超过2厘米,尽量避免药物进入眼睛,最好雾化时嘴吸气鼻呼气。
雾化后漱口及洗脸
注意雾化药物不要漏出。
孩子睡着时可以雾化,但注意孩子为坐位或半坐位,切忌仰卧位,必须仰卧位最好床头抬高30度再进行或抱在怀中进行雾化。雾化时咳嗽有痰时,尽量将痰咳出,以免窒息。
本文是王勤学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