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我一定要给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明确病因:一例急性胰腺炎合并隐匿性胰腺癌
患者姓名:王某某,年龄:79岁,性别:女,体重:50Kg,身高:150cm
诊断:急性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胆总管结石、胰腺癌。
先后治疗医院:上海某三甲医院。
治疗方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胆管结石取石术+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术+化疗。
治疗周期:14天。
治疗结果:好转。
一、初识患者
第一次见到王老太的时候,她正躺着住院病房的病床上。王老太在两周前因为突发腹痛,恶心呕吐,在外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发作,在上海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进行了治疗,她的症状已经改善了许多。不过,为了寻找病因,避免以后再次发作急性胰腺炎,她住进了我们医院。通过术前的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检查,我们发现患者的胆总管有多个结石,因此患者的病因很快就明确了:是由于胆总管结石导致的急性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如果想要减少今后急性胰腺炎的复发,那就需要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将结石取出,这样就可以祛除病根了。
术前MRCP检查情况(黄色箭头所指为胆总管下段的多发结石):

二、治疗过程
手术前
由于患者是高龄女性,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因此我们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术前评估和术前准备,将患者的血压、血糖均控制在正常范围,为手术的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后我们对患者进行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手术中
手术中我们顺利地进行了胆管插管,注射了造影剂,证实了术前检查发现的胆总管结石,于是我们使用取石网篮将结石全部取出,回到病房之后病人也为手术的成功完成感到很开心。
手术后
不过,在三天之后,我们准备安排患者出院时,患者却皱着眉头告诉我们,她觉得肚子还是挺痛,我对患者进行了查体,她的中上腹有深压痛、而且心率是110次/分。难道手术后出现了迟发的并发症?带着疑问我们给患者做了一个增强CT检查,本意是为了排除术后胰腺炎和术后穿孔,不料想CT结果回来之后我们顿时目瞪口呆:CT上显示患者的胰腺头部存在一个低密度的占位。
术后增强CT检查情况(红色箭头所指为胰腺头部低密度的占位病灶):

三、 治疗过程注意事项
这例患者的初步诊断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胆总管结石,术中的操作过程也证实了术前的诊断,操作过程顺利,为何患者会在术后短期内被诊断患有胰腺癌?显然不可能是在发作急性胰腺炎后长出来的胰腺癌,那最大的可能就是术前在外院的检查遗漏了癌症的诊断。我们对类似的病例进行了复习,发现这种情况并非罕见:在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胰腺的大量渗出可暂时掩盖部分肿瘤性病变,因为在CT检查时两者均表现为低密度的改变;而等到后期炎症消退之后,肿瘤性病变就在CT检查时无处遁形了。
四、 治疗效果
为了明确诊断,我们为患者进行了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术,证实了胰腺癌的诊断。因为患者高龄不适合外科手术,随后患者接受了化疗,肿瘤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五、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为了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我们叮嘱患者要定期到肿瘤科或者消化科进行化疗,另外,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评估化疗药对全身的毒副作用。平时患者要多进食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六、 医生感悟
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不仅是要处理好患者急性期的各种症状、维持重要器官功能,更要关注急性胰腺炎潜在的病因。在临床上,尽管一元论对判断病因有着重要的价值,但任何的理论都要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当治疗的转归与临床预期不符的时候,一定要反思诊断是否有误,多考虑有无其他合并疾病的可能,从而避免漏诊。
本文是柏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