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椎管内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
椎管内肿瘤是指包括发生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临近的各种组织的原发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的总称。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年发病率为3-10/10万人口左右。椎管内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20-50岁多见。根据部位,椎管内肿瘤可以分为硬膜外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和髓内肿瘤,其中髓外-硬膜下肿瘤最为常见,性质在成人以神经鞘瘤最多见,约占成人椎管内肿瘤的49%,其次是脊膜瘤,占17%。肿瘤压迫脊髓及神经组织导致患者疼痛与相应神经支配区域运动或感觉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
椎管内肿瘤以良性多见,手术全切后预后良好。目前的常规手术方法为后方中线入路、椎板下剥离椎旁肌及韧带、病变椎板及上下椎板双侧切除以显露肿瘤。传统手术广泛破坏脊柱后方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棘上韧带、棘突间韧带、棘突、双侧椎板、小关节及部分小关节囊等。这一传统手术方式已经应用了数十年,效果肯定。但手术创伤大,而且术后可能出现脊柱不稳,疼痛及脊柱活动度受限等。肿瘤切除辅以脊柱固定手术可以避免术后脊柱不稳的问题大,但也并非完美解决方案,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比如术后邻近脊柱阶段加速退变以及牺牲脊柱活动度等。
随着CT 、MRI等现代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日益精确,在术前可做到精确的三维立体诊断,这为手术精确定位提供了保障,微创脊柱外科理念已贯彻于椎管内肿瘤手术中。在椎管内肿瘤治疗方面,单侧半椎板显露切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通过椎板开窗,显微手术全切椎管内肿瘤。与常规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提供充分视野,而且对脊柱及沿途组织骚扰较小,理论上极大减少了对脊柱生物力学的改变,避免了可能出现的脊柱不稳,疼痛及脊柱活动度受限,进而防止脊柱退变性改变等。手术安全有效,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同时由于术后护理容易,并能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对于大多数惧怕手术的病人,微创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长征医院神经外科蒋磊教授团队在椎管内肿瘤微创手术切除方面积累了大量病例和经验,熟练应用微创技术安全地切除椎管内肿瘤,形成了微创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色,相关病例如下:
病例1. 患者系年轻女性,因腰痛半年,夜不能寐发现腰椎管内肿瘤,要求尽量微创手术,避免植骨内固定腰椎融合手术。

腰1-2椎管内神经鞘瘤

通过椎板间开窗微创技术将神经鞘瘤完整切除

微创手术切口,美容皮内缝合,伤口愈合佳,无需拆线
病例2. 患者系青年女性,因为左前胸疼痛半年,在外院检查发现胸10-11椎管内占位入院,采取椎板间入路,微创全切肿瘤,患者恢复可,顺利出院。

微创手术切口


肿瘤完整切除,病理为神经鞘瘤

病例3.患者系老年男性,因为下肢麻木乏力2月余,在当地医院行核磁共振检查发现胸椎管内占位,考虑脊膜瘤。手术采取后正中入路,微创切口长约5cm,术中发现肿瘤位于脊髓背外侧,部分钙化,质地坚硬,完全切除肿瘤及内层硬膜,达到simpson1级切除,因肿瘤单节段且位于胸椎,椎板回纳固定,可避免行植骨内固定手术。




病例4. 患者系中年男性,因为颈部疼痛麻木3月余,在当地医院行核磁共振检查发现高颈段椎管内外沟通性占位,考虑神经鞘瘤。手术采取后正中入路,微创切口长约4cm,行单侧半椎板开窗技术完全切除肿瘤,避免行植骨内固定手术。



本文是蒋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