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董肇杨 三甲
董肇杨 主任医师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整复外科

被逼无奈走上了创面修复之路

798人已读

跟人聊天时,谈及我怎么进入了创面修复领域,春节正好有空,我就写下来给大家汇报一下:1989年我从一军大本科毕业之后,在沈阳军区第235医院从事普外、泌外、胸外科工作,1991年也考上过二军大吴孟超院士的硕士,可惜因分数统计问题没能就读,虽然被转到二医的仁济医院泌外被录取,单位卡我没能够读研。93年重考吴孟超院士研究生又被转专业读了军队卫生,96年考上陈玉林、方之杨教授博士,99年我从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烧伤外科博士毕业后,因为之前从沈阳军区考入第二军医大学,按照以前惯例是需要回到原军区的,总算有“老天帮忙、贵人相助”被调剂、引进到了武警上海总队医院烧伤整形科工作,所以99年很晚才进入科室工作,一看,心里着实是非常悲凉,当年全科医生10人,病人只有5个! 内心难受的是,当年武警医院高学历的人少,但却是被排斥和靠边站的对象!

所以我只好自寻生路,先后联系了中科院细胞所、二军大、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组织工程实验室去做博士后,其中九院面试也通过了。感谢武警上海总队干部处马处长,及时发现医院存在的问题,总队党委出台了有利于博士在医院工作的几条政策,想把全院仅有的四名博士予以挽留住(很可惜还是有一名骨科博士回二军大、最终去美国做博士后了)。

2001年我就晋升副主任医师,更令我意外的2002年初还让我直接担任科室主任,所以我也就放弃去九院的机会(为此被人调侃了20年“人穷志短”,没有及时去九院而被眼前小利所折服)。上任之后,科室留存资金仅273元,我交付给了当时的护士长凌黎,让她给每个医生和护士长本人11人一人印制一套名片(20元一套),名片的反面印上科室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一人,正高两人,副高两人,博士两个,硕士两个,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几人,床位32张。实在是很无奈,武警上海总队医院烧伤整形科92年才建科,在上海如果说是我们小弟弟,真算是拔高我们自己的身份,我们科室只能算晚辈,其他瑞金、长海都是58年建科,电力与七院等等其他四家都是六七十年代建科的,所以科室知名度小,连边上水城路病人都跑去瑞金医院烧伤科就诊,科室只能依赖于瑞金医院住不下的病人或者床位周转困难的才能够照顾到我们收治(武警医院烧伤科能够生存与发展壮大应该真要感谢瑞金医院烧伤科的帮助),但是过分依赖于瑞金医院烧伤科生存,也是非常麻烦,因此上任之初我立即走访了周边28家距离非常近的医院,包括我们总队范围内的所有支队卫生队,希望他们有烧伤、整形病人时,也能够知道武警上海总队医院还有一支比较不错的烧伤整形专业的队伍,是能够为病人解决问题的。另外在媒体上将烧伤的科普宣传上做了一些工作,工作做出去后,2002年年底,科室就从之前接手的全院第3名跃升为全院第一,领先优势明显,科室成为三等功集体!

上海是个国际化大都市,随着国家快速发展,家庭居住条件改善比较迅速、低水平的炼钢企业很早很快也就淘汰了,烧伤医生面临的问题,就像2004年的两岸三地烧伤会议上台湾的烧伤主席讲的那样,台湾烧伤专业的医生面临转型,我们科在2003年也开始着力发展整形,通过孙美庆医生的sh120网站咨询,整形业务得到迅速提升。但上海开展整形医院太多,竞争困难,更加难受是,当时因为部队正值郭伯雄、徐才厚当政,风气很坏,不少部队医院整形美容科很多都承包给私人去挣钱,2006年我在外面进修整形期间,令我痛心的是整形美容也承包给私人老板合作了!

学习回来后,科室医生减半,科室名称改成烧伤科(被去除整形两字),当时瑞金转诊的病人也大为减少,收治范围大为缩减,科室生存怎么办?

当时也奇怪,就有一些复杂创面病人过来就诊,长海读博士期间我在整形科学习过几个月,之后再次进修了整形,所以我在巩固烧伤基本盘的同时也就着力开展创面修复工作,总算把病区勉强维持收治满,学科也就看到新的出路与希望了,科室医生护士总算有口饭吃!大的转机出现在2011年10月,有一次上海六院有一个车祸后右大腿与会阴部大面积撕脱伤病人,这个病人之前在浙江省的创伤中心救治过十几天,因为合并有重度颅脑损伤、颅骨骨折、硬膜外出血、颅内血肿、肺挫伤、骨盆骨折、左侧股骨粉碎性骨折、左侧胫腓骨骨折、脓毒症、肾功能衰竭、褥疮等十几条并发症,患者也因为呼吸心跳停止,一度被拉到他家所在的宁海县殡仪馆准备火化,谁知他又恢复自主呼吸,家人又把他送到上海著名的六院急诊科,骨科医生做了两个股骨与胫腓骨外固定继续留在了急诊,科室领导看病人右侧大腿撕脱伤非常严重,会阴部肛门也有严重撕裂,大便污染到创面,感染很难控制,病人还将面对死亡危险,遂转到我们科进行创面修复,谁知转运后病情又一次加重,呼吸频率最高已经达到58次每分钟,氧饱和度最低时达到21%,病人家属开始责备六院急诊科负责人,同时也指责我们,说他儿子又没有烧伤,你们烧伤科为什么把他儿子接手过来治疗,我们医院最高领导也在开科主任例大会时批评我什么病人都敢收(当时我不在场,在给病人做气管切开上呼吸机)。患者父亲也威胁我说,如果他唯一的儿子(28岁)死了,他就从我们六楼烧伤科跳下去,而且一定是当我的面跳楼!

衷心感谢脑外科、肾内科、普外科、骨科的会诊、感谢六院急诊科正副主任到场、感谢瑞金医院张勤教授会诊,病人确诊为死亡率极高的ARDS(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我们赶紧行呼吸机治疗(气管切开之后),肾内科也协助进行床边血透,待病情平稳二十几天后,非常谨慎小心的进行了三次创面彻底修复,彻底稳定病情之后,转回六院骨科进行骨折治疗,病人出院,他父亲总算不用跳楼了,我也从巨大的精神压力下解放出来了(期间四个晚上没有安心睡觉!),我赶紧休假十天,这也是我做医生三十多年唯一一次!

2011年年底,我找医院的当时的医务处主任叶春林、副院长曹光亚、业务副院长刘玉祥,希望把我们科室的名字改成烧伤与创面修复科,曹光亚副院长就打电话给长宁区卫生局,他们说没有这个专业!后来还是刘玉祥副院长给我们说,你们先做个烧伤与创面修复科的牌子挂上,如果上面来检查,你们就把新牌子藏起来,把老的牌子再挂上应付检查就行了(2019年12月3号,通过付小兵院士与陆树良教授等国内一批大专家教授的艰辛努力,国家卫计委终于正式下文,在中国有创面修复这个专业了,但我们科已经提前偷偷的挂牌8年了!)。2012年之后,创面修复病人也越收越多,这里面的故事就更多,我们科室也算是武警上海总队医院一个非常有影响和特色的科室了!记得有一次我的好朋友瑞金医院的向军教授到我们科室讲课,看到我收治的病人,给我开玩笑说:你是上海很众多医院的垃圾桶,其他医院不要的病人你都在收?但是我也很自豪成为了这样的一个垃圾桶!因为有不少病人真的可怜,求医无门,比如溃烂几十年的溃疡创面,癌性创面等等,修复之后,病人及家属真的喜出望外,包括2012年在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栏目》采访过的兰州残疾患者杨斌斌,他家里卖车、卖房给他看病多年(卖房被我及时给阻止了),我也很有成就感!具体大家可以查的到我之前发表在专业杂志上的疑难病例报道案例,有的病人甚至于经过国内排名前十位医院好几家,应该说难度系数真的不算小!因为病人照片有的非常不好看,见谅在此不展示给大家了,有兴趣可以在专业杂志上看得到。

2018年,为适应军改大势,53岁的时候正式退休离开部队,到了海尔集团在上海开办的第一家私立医院,创立了国内应该是最大的创面修复科,总共63张床位,病区病人很快也收治满了(不过病人也不完全是创面的)。据说2020年付小兵院士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开了一个现在国内公立医院真正编制最大的创面修复科,三十六张床位。

两年后我离开了私立的永慈医院,于2020年8月1号建军节之后,重新进入公立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在这个非常好的平台,期望可以顺利的收纳到全国各地的创面病人,也希望做点实实在在的工作,为九院的创面修复工作干点实事!

总之,当年我在上海武警医院为了科室的生存,也是被逼无奈的情况下,走上了一条近20年的艰辛的创面修复道路的,今后,还将会向前走,希望在九院工作期间,能够让更多患者受益。

有时候回忆往事也挺有意思的,现在是春节假期过后上班第一周,在此也恭祝大家春节愉快!

董肇杨

2022-2-12


董肇杨
董肇杨 主任医师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整复外科